首页

搜索繁体

第156章 只捞到了几只小虾米

    却说罗宋带了彭一虎和倪海霞一行十余人离了飞虎山,顺颖河而下,不几日就来到西阳关地界。

    可是这时候的西阳关却不平静。有一支类似特务组织的名字叫水上缉私队的,在水陆各个交通要道设卡安哨,检查过往行人。

    罗宋一打听,这个缉私队的头目叫刘双江,是个没落户子弟,平日里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搭上了政府这班车,竟然堂而皇之地当起缉私队长来了。

    罗宋把了解的情况向彭一虎和倪海霞一说,倪海霞就讲:

    “这个刘双江我知道,玉霞跟我提起过。他本来是李三师兄甘牯子舅舅的一个远房亲戚,可是李三夫妇在西正阳打铁,结果就是他向寿县警方告的密,李三夫妇才啷当入狱。”

    罗宋说:“我听说这个缉私队不是简单缉缉私了事,而是有其他的使命。有人亲眼看到他们将他们认为是我党工作的人员带走。所以我们要提高警惕。”

    彭一虎说:“这马上就要踏上寿县的地界了,谅他也不敢太胡作非为了。”

    “话不能这样说。”罗宋分析情况,“虽说国共第二次合作已然形成,但由于蒋介石一开始执行的是北抚南剿政策。后来,经过我党努力,这种局面才开始扭转。现在我们鄂豫皖边区与国民党也签订了共同抗日的协议,可这里是红军根据地的边缘区,国民党玩弄阴谋是完全可能的。”

    倪海霞说:“罗队长说得对!我们不能掉以轻心。罗队长,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呢?”

    罗宋说:“为了安全起见,我建议你们暂时在这里住下来,待我到东正阳去,找到地下党的同志,由他们决定我们什么时候过淮河。”

    倪海霞说:“这样最好!那你要不要和谁一起去?比如说冬枣或大毛,你一个人去不保险,万一出了意外情况,连个报信的也没有!”

    罗宋说:“我一个人去最好。我对东西正阳都不陌生,我完全可以应付得过来。再说,人多目标大,反而危险因素多。”

    结果,就这样决定了,罗宋一个人先到正阳关去,找地下党的同志了。

    彭一虎夫妇和冬枣、大毛他们就隐在颖河边上的一个小村子里,放好警戒,等候罗宋的消息。

    罗宋是一身生意人打扮:一袭长衫,手提一只小皮箱,头戴一顶宽边礼帽。他还配上了一副墨镜,别有一番派头。

    这是一个小码头。之所以说它小,是相对于东西正阳那样的码头而言。东西正阳的码头除了货轮,还有专门的客轮。而这样的码头,几乎没有可以称得上客轮的停靠。

    原来,在这个码头停靠和上岸的,基本上是到西正阳转道,或过河去东正阳,或往北转颖上等。

    罗宋也在这个码头上的岸。

    刚一登岸,就见码头上两排便衣如临大敌。有一个四十来岁的方脸大汉端坐于一把藤椅上。有一个娄罗专门为他打着伞。

    这个方脸大汉也罩着一副大墨镜,口里叼着烟卷,不时喷出一口烟气。

    罗宋虽然不认识刘双江,但猜这家伙一定就是刘双江。

    来到便衣们面前,便衣问道:“干什么的呢?”

    罗宋回答:“做生意的。”

    “做什么生意?”

    “这可不一定,逮着什么做什么!”

    “不会是违禁品吧?”

    “哪敢呢!”

    问了几句,便衣们也没问出什么破绽,便放行了。

    “慢着!”

    突然一个声音响起,就见那个方脸大汉从藤椅上站了起来,冲着这边喊道。

    罗宋装做没听见,顾自住前走。

    “慢着!那个戴礼帽的,叫你呢?你耳朵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