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308章 奔袭雁关渡④

    倪玉霞屈指算了一下,两只小船要渡完全营,需要五六个钟头。

    于是她果断决定:把武器弹药等放进小船,男人们脱光衣服(留短裤)跳进河里,会游泳的自由过,但不能远离小船五十米,不会游泳的扶着小船过。

    女同志呢,不管是会游泳还是不会游泳,都坐船过。

    这一决定把部队乐坏了。如果干部们不盯得紧,或者如果不是有纪律约束,听到这个决定,他们一定会乐翻了天。

    这是因为在宣布这个决定前,倪玉霞召集连排班长开了个短会,强调了各级监督和纪律约束。

    过河的顺序还是三连,二连,一连,但每个连过河的时间没有超过半小时的。

    在严格的督促和纪律约束下,部队渡河从始至终有条不紊。

    子夜时分,全营顺利地渡过了河。

    部队全部过河后,继续向落雁坡前进。

    最后,倪玉霞让关大刀派两个熟悉水性的同志将两条小船送回南岸。并嘱咐,小船原来是怎样泊着,现在还怎样泊着。

    这样做的目的还是隐蔽行踪,关大刀一听就明白了。

    关大刀派出的人是一排长吴根生和他排里有“浪里白条”之称的一班长蓝长生。

    吴根生和蓝长生一人在水里推着一只小船,很快就到了那个小湾汊。

    吴根生和蓝长生是最早发现小船的人,小船泊在一棵硕大无朋的香樟树下,系船的绳子就拴在香樟树暴凸的树根上。

    吴根生和蓝长生原样将两只小船泊好,随后就追赶部队去了。

    第二条河和第三条河,倪玉霞指挥部队全是用此办法过的河。

    黎明时分,部队到达落雁坡。

    还是在红军时期,那时斗争环境恶劣,部队行动谨慎又谨慎,侦察队起到关键作用。

    通常是,部队到了那里,侦察队的情报就送到那里。

    这一传统,被倪玉霞他们很好地继承下来了。

    这次长途奔袭,倪玉霞提前一天就把侦察队撒出去了。

    部队行动开始后,侦察队就源源不断将情报送到倪玉霞的手中。像在观音岭,后来侦察人员传来的情报是,那个刘黑子惧怕新四军,缩在巢穴里再也不敢出来了。

    倪玉霞依据情报,命令关大刀适时撤回监视哨。

    现在部队一到落雁坡,侦察队又传来消息,淮河南岸已经驻上了大量的日军。

    据了解,这些日军正像柯川团长判断的那样,全是为保证淮河这条水路交通大动脉而设置的。

    在水洼里一带(水洼里离雁关渡十五里),日伪军有一个大队驻扎。除了雁关渡的兵力没有变化,日军在雁关渡周边增加了三四个据点。

    形势陡然变得严峻起来。

    敌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还按不按原计划攻打雁关渡呢?

    在落雁坡的一个小树林里,倪玉霞召集营部领导开会,统一认识。

    教导员袁金兴,副教导员居易棋,副营长张振飞静静地坐在小树林里。

    一营的干部配置,在柯团是最齐的。这可见柯川团长是多么重视这支部队,把它视为自己的命根子一点也不为过。

    袁金兴是从地方干部转过来的。听说他在红军时期干过游击队长,做过区高官,军事、政治都有两把刷子。

    张振飞和居易棋是原老八团的,其中张振飞是倪玉霞的老搭档,他参军的时间虽然比倪玉霞要早,但他一直把倪玉霞当亲姐来对待。

    袁金兴首先发言。

    袁金兴说:“同志们,我们这次的长途奔袭,是柯川团长亲自设计的,柯团长对它很重视,特此派我们一营来执行。按理我们应该不折不扣地执行、完成。"

    接着他话锋一转,说道:“但是现在敌情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原先是孤点的雁关渡,现在变成了日军楔在淮河南岸边的一颗钢钉,不仅坚硬,边上还有其他的钉子帮衬,要想拔很难拔。所以我认为,应该放弃这次的行动。”

    张振飞说:“不能放弃!虽然敌情发生了些变化,日军增加了据点,但雁关渡的情况还没变化,兵力没变,环境没变,怎么能放弃呢?”

    居易棋说:“虽然雁关渡的情况没有变,但周围日军的据点离它只有十几华里,恐怕我们还没有动手,日军的援军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