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310章 不知百姓疾苦,不如回家种红薯!

    以及工部尚书杨成务之孙,杨秉文。

    更别提谢家那兄弟俩。

    是以,不少人过了会试之后,决定下次殿试再战!

    也就是明年,永平九年之殿试。

    “文官三年考绩,今年已评定、核实完毕。”

    “在考核过程中,我部发现,大量出身富贵之家的官员。”

    “空有其表,只会纸上谈书!实际所施之策,一塌糊涂!”

    谢玉衡听着,纳兰危止严厉的声音,独响在大殿之内。

    这也是当年先生,指出甄酉谦毛病所在之处。

    空中楼阁,华而不实,不贴于民生。

    未下过田地之人,怎知水稻几时插苗,又是何时收割?

    怎知贫苦百姓之家,真正所需何政?

    哪怕有家中重金聘请的师爷。

    可人家是主子,你一个师爷!

    又怎好指手画脚太多,不同流合污,已算不错。

    谢玉衡心思几个回转,便已猜到吏部,要作何打算。

    果不其然,纳兰危止例完典型人物后,沉声道:

    “而今,各州升调回京的人员已满,京中空缺之席甚少。。”

    “臣建议,明年进士皆下放至基层,历练两年!”

    “惟基层,乃国之根本。”

    “入民间,方知何为明策!”

    纳兰危止说完,深深俯身一礼。

    殿内被沉默覆盖,无一人出声。

    就连楚珩,亦未发表自己的意见。

    部分官员们不说话,是因为他们家中,明年亦有下场的小辈。

    吏部这么一搞,家中子弟真正入仕,岂不是又晚一年?

    可其余五部尚书,无人带头反对。

    其他人心中干着急,却也不敢贸然出言。

    然而,对于此事,六部尚书皆是知晓。

    不论出身高低,他们都见过百姓最苦的模样。

    建德年间,交州雪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若非楚珩,开王府粮仓赈灾。

    只怕......易子而食,也不无可能。

    可当时的官员,只顾钟情享乐!

    偶有一二良心尚存之人,口吐荒谬之言:“既无米可食,何不宰些鸡鸭?”

    此策,早在楚珩起义之前,众老臣就已商议好了。

    只是前几年,朝中文臣空缺。

    而今已足,自当改革新立!

    忽然传来轻微的衣物摩擦声,众臣眼角余光纷纷寻去。

    只见江陵侯正往外走,顿时皆是眼前一亮。

    对啊,江陵侯族中可是有个谢氏书院。

    此举,对谢氏书院的学子们,亦是不利!

    在群臣期待的目光中,谢玉衡俯身一礼,高声道:“臣,支持纳兰大人之策!”

    “恩泽百姓,乃为政之本。”

    “若不知民生疾苦,不如回家种红薯!”

    等待谢玉衡反对的大臣:???

    刑部左侍郎,忙不迭出列道:“臣有异议!”

    “这做官,就像喝水吃饭,谁也不是天生就会的啊!”

    “基层医药皆差,若有身子骨不好的劳累得病。”

    “加之治疗不及时,岂不是白瞎了人才!”

    这,就差直说......

    若是江陵侯下基层,感染什么疾病嘎了,浪费人才......

    司远道忍了又忍,忍无可忍。

    出列与对方好一番辩驳,辩得他哑口无言。

    中途还回身,试图持笏板往他头上呼。

    你丫的,吃饱了撑的,居然敢咒老夫的弟子!

    好在叶仲良,眼疾手快,给拉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