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372章 池瑶对大梁,许是有怨

    谢玉衡看向楚珩,正色道:“适才,臣仔细思量过。”

    “乌孙,属半农半牧之国。”

    “各种农作物,我国已可自足还有富余,并不需要乌孙之农物。”

    “至于牛羊马匹等畜牧,我国已和西域部落,及西匈奴人有着多年密切交易。”

    给楚珩斟茶的陈秋,认可道:“那是!我大梁地大物博,可不光是嘴上说说的。”

    谢玉衡笑道:“除非乌孙,以低于西域和西匈奴的价格,将畜牧卖给我们。”

    “我们并不需要乌孙之货品,且臣觉得乌孙,也不会做这等赔本买卖。”

    楚珩颔首,“中山有狼,白眼而杂色。乌孙与其,一般模样。”

    若非有更大的利益可图,或走投无路,谁会做赔本买卖?

    谢玉衡趁楚珩说话期间,端起茶盏,饮了两口。

    饮罢,将茶盏放回左手边的小桌上。

    她道:“既乌孙,不是为大梁而来。也断无可能,为与他国通商而来。”

    有官员问道:“为何?”

    谢玉衡淡淡瞥他一眼,解释道:“本次已递交国书参加万国商会的国家,或部落联盟。”

    “除西域部落,和西匈奴,离乌孙比较近之外,其他的都相隔甚远。”

    “如万象、磐启等国,与之相隔几千里。就算通了商,物品价格也是奇高无比。”

    “若路上突逢意外,便要赔个底朝天,且途经数国,麻烦也不少。”

    司远道道:“譬如,自掸国去往磐启,商人便要缴纳一笔过路费。”

    “好在我国国力强盛,除部分被忽悠去掸国赌石的大冤种,被当地之土匪扣留。”

    言及此处,司远道小老头,不厚道地笑了两声。

    “掸国朝廷,半点不敢为难大梁商人。”

    “反之,若大梁南边诸国,与乌孙通商。”

    “那还不是,我们想扣人就扣人,反正他们又打不过。”

    叶仲良,听得司远道的土匪发言,额角青筋直跳。

    由孟母三迁,可见孩童成长环境之重要。

    司近舟这老匹夫,在江陵侯丁大一点,便做了其师父。

    可不就是,大土匪教出一个小土匪。

    叶仲良无奈道:“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司大人,咱们好歹也是,有着悠久绵长历史的大国。”

    “怎能,做这等扣人无礼之事?”

    司远道睨他一眼,哼了一声。

    “打个比方而已,谅南边诸国,也不敢与乌孙通商。”

    谢玉衡接话道:“正是这个理。”

    “抛开南边诸国,能与乌孙通商之国,便只剩下西域部落和西匈奴。”

    “西匈奴与东匈奴不死不休,而东匈奴背后,是乌孙在支持。”

    “加之,西匈奴还被乌孙抢了一大块地去。至去年岁末,双方依旧摩擦不断。”

    “是以,此二国,不存在通商的可能。”

    “至于西域诸多部落,有大梁售卖的便宜粮食。又何必得罪大梁,舍近求远,择乌孙之物。”

    谢玉衡目光陡然转冷,嗓音也较之先前,更加严肃。

    “由此,可得出结论——乌孙,绝不是为商而来!”

    坐在后边的几位低官阶的常参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