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43章 好消息

    这暑假只过了一半,江欣雯感觉又累脑子又累心。

    可江姥爷不仅累心,还累身,他被晒黑了两个色度,但是明显的不怎么咳嗽了。

    没办法呀,谁让自家外孙女已经给安排好了活计呢?他必须得干活呐,连带着烟都少抽了。

    想买房子,必须得托人打听,然后看房子,再和房主讨价还价,然后还要再带江欣雯看一遍房子。

    只有自家这位小祖宗满意了,才能去过户。不仅买房子要来回跑,他还要兼顾着时常去朝阳区的厂子里看一看,所以江姥爷肉眼可见的瘦了。

    虽然累,但是江姥爷这两个月可没少买房。一进的四合院,带倒座房的买了两套。

    这两套房,一套在西单的临街处,另一套在南锣鼓巷,也临街。这两套房子都有一个特点,把倒座房外墙一砸就能改成门脸房。

    东四的两进院买了一套,还有北海后门,一套占地八百多平米的三进院。

    为了买这些院子,不仅把挣的钱全扔进去了,还搭进去江姥爷这么多年攒下的两万多块钱的存款。

    这天=一大早,江姥爷又带江欣雯去看房了。

    要不是介绍人死乞白赖的介绍这套挨着昆玉河的三进院特别特别便宜,江姥爷今天才不带江欣雯跑这一趟呢。

    主要是家里剩的钱不多了,除了留了点进衣料和辅料的钱,手头就只有一万了。

    不过说实话,这房子确实便宜,一个三进的大院子,占地差不多有1500平米了,房东要价6600块钱,虽然房子破烂的恨不得一戳就倒,但是,架不住人家院子大呀。

    跟过来的居委会大妈拍胸脯保证了,街道出手续,想盖几间盖几间。不过房本上显示的房子可真不算少,一共27间房。

    江姥爷和房东侃价:“你这就是卖我一块地呀,这房子都不能住人了,顶棚全都漏了呀。”

    房东:“大爷,这院子大呀,再说主屋也不是不能住人,镶几块玻璃也能住不是?”

    江姥爷:“你再便宜点,现在起一间房子怎么也要几百块钱了。”

    房东:“哟,大爷,您可别侃价儿了,我这根本没往高里要呀。”

    江姥爷:“咱们凑个整儿,6000”。

    房东.......

    江欣雯:“叔呀,您这房子也就我家买了,您瞅瞅,买了您这房子,最少要往里搭几千块钱进去才能住人吧?”

    在爷儿俩给房东洗脑后,房东艰难的答应6000块钱卖了。

    江欣雯点头,江姥爷从黑色提包里拿出钱来,直接和房东在居委会签了协议,并让房东保证,将来不会有其他人对这套房产有争议,否则房东承担一切责任。

    这房东也痛快,签了字,按了手印,自己在协议上又添了一笔:本人周向东保证位于********的房子是由本人卖给江欣雯,绝不会有其他人对此套住房产生争议,否则,本人愿意坐牢。

    为什么这么痛快呢?还要从周向东的出身说起,他是妾生的儿子,当年老头子跑到港岛,没带他和他妈。

    结果,大文化时期,这对母子,可没少受这个逃去港岛的亲爹连累,周向东今年快四十了了,到现在,连个媳妇都没娶上。

    现在大房唯一的儿子出车祸死了,这又想起他这个大陆唯一的崽子了。这不是让他赶紧去港岛继承“王位”呐,他急着走,赶紧处理了得了。

    到了房管所过了户,江欣雯看了看房证,上面写的仍旧是27间大瓦房,她心里乐开了花,嘿嘿,就凭这27间大瓦房,将来拆迁也能弄不少钱。

    房主周向东又把老地契给了江姥爷,江姥爷给了中间人200块钱,居委会大妈50块钱,才和笑成三朵花的人挥手道别。

    江欣雯是知道这一片将来是要拆迁的,因为上一世,她有一个同事家就住这片平房区。她家还是一个二进的大院子,被拆了两次。一次是扩马路,第二次是开发商占地,这两次拆迁,让她家一下子得到了八套回迁房以及三千万的现金。

    这边江欣雯盘算着再过二十几年,这套院子就能挣不少钱,那边江姥姥看着存折上仅剩的两位数,在家里愁的吃不下饭。

    可偏偏就在这时候,有人上赶着来送钱了。就在江姥姥正发愁的时候,居委会的王大妈带了一个40岁左右的中年人找到了江姥姥。

    王大妈之所以叫王大妈,不是她姓王,而是她夫家姓王,就像江姥姥被叫江大妈一样,因为这个时代,还沿用旧时代的习俗,女人随夫姓的说法。

    一进门,王大妈就笑着把这人介绍给江姥姥:“江大娘,这是我娘家侄子,在辽省连市工作,听说咱这里做出来的服装都挺时髦的,他想来看看。”

    江姥姥一听有生意上门,便高兴的带着他们去了服装展示厅,这个年代,还没有落地大玻璃,屋内的采光不是很好,所以推门进屋时,江姥姥顺手把电灯拉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