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29章 中间派

    “我愿意前来秣陵,说服程普将军,共抗陈飚。”站出来发言的是秦松秦文表。吴县事发之时,秦松生病在家,但今日也来议事。

    “不行。”孙静一口回绝,他不信任秦松。这秦松跟张昭走得很近,他要是去了,能把程普等人给说反了。

    “此事太急,文表先生近日重病刚愈,实在不宜劳顿,万一途中又病倒,可就误了大事。”孙静嘴上也不再留情,讽刺了秦松一把。

    秦松脸色大变,瞪了孙静一眼,又看了一眼张昭,似乎希望张昭说些什么。

    “文表,孙将军也是好意,你无须着急。不如……”张昭又环顾一下,看到徐盛,便说:“徐司马曾驻军秣陵港口,与程、贺两位将军也有交情,不如辛苦徐司马一趟。”此时,徐盛官拜别部司马。

    “这……恐怕不妥吧?”徐盛听到张昭提出让他去,心中惊讶,他是武将,口才一般,显然不适合去做这种需要当说客的工作。

    “徐司马自前年才加入我江东军,与程将军又不熟。”孙静连忙否定张昭的提议:“不如让董元代去,他与程将军认识已久,必能说服程将军。”

    孙静明白张昭想干什么,徐盛和董袭是从秣陵港口调回来的,调回来时仍掌握军权。董袭与张昭走得近,徐盛却是两年前一直跟着孙权,是孙静可以争取的。

    倘若徐盛离开吴县,他手中之兵归谁掌控?同样的道理,张昭也断不会让董袭离开吴县。

    “我有一提议。”这时,有一个人站了出来,竟是华歆。

    张昭和孙静同时看着华歆,心中很疑惑。自从吴县剧变以来,江东之臣明显分为两派,张昭、张纮、顾雍等一派,孙静、吴景等孙家之人或亲戚一派,两派针锋相对。

    除此之外,还有华歆、虞翻等中立派或墙头草,但这些人从未主动发言。想不到,在这敏感的问题上,华歆站了出来。

    “可由吴太守去秣陵,吴太守乃丹阳太守,一直驻在秣陵,前因有事,才回吴县,如今该回秣陵了,吴太守乃先主公的舅舅,又与程、贺两位将军熟识,定能说以利害。”

    “至于曲阿,我可以自荐,以我之才,定能完成此重任,说服宋、潘两位将军,如何?”

    张昭看了一下华歆,便点了点头,他又看孙静,意思是说,你赶紧拿主意。

    孙静想了一下,吴景跟孙家关系密切,是自己人,去秣陵也合适,总比其他人要好。华歆平日跟张昭等人也没什么往来,且建议吴景去秣陵,应该不是张昭的人,就点头同意了下来。

    江东诸臣,总算是商讨决定了这件事情。然而,这件事只是两派争斗的缩影。

    吴景和华歆匆匆离开了吴县。吴景乃武将出身,上马就狂奔起来。华歆是坐马车去的,自然要慢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