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99章 年关来临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几千年来传承不断,寄托着人们对团圆、健康、富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懈追求。

    春节,在汉朝以前说法很多,有“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称谓。

    春节(正月初一)作为岁首大节,是在汉武帝继位时才确立的。

    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行《太初历》,确定以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岁首,此后两千多年来不断沿袭。

    不过,那时候的春节并不叫作春节。

    春节这一名词的形成,还是在辛亥革命时期。

    在辛亥革命后,我国将西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将夏历的正月初一叫作“春节”。

    在魏晋南北朝时,春节之名有“元辰”“元正”“元首”“岁朝”“履端”等称呼。

    春节将至,野王城及周边的农村一片喜庆,妇女们开始杀鸡宰羊,准备过年之物,毕竟大家辛苦了一年,也该好好的休息休息了。

    一年来,百姓们省吃俭用,能吃饱肚子都已经很不错了。

    辛苦了一年,节俭了一年,现在到了春节,也该犒劳犒劳自己,享用一番美食,以贻天年。

    从十二月二十五日起,冉闵已给将士们放假,休息半月。

    所有家住在野王城内外的将士们,摘甲弃矛,离开军营,回到家中,与家人团圆。

    将士们辛苦了一年,军中无钱,冉闵也没有什么好送的,于是给每位将士一大块马肉,以作补偿。

    为了防备姚襄或是燕国、秦国偷袭军营,冉闵每日派出100名斥候,四处游走,侦察敌情。

    令冉闵没有想到的是,驻守在孟津关,与轵关仅有一河之隔的姚襄大军并无动作,孟津关中一片安静。

    野王城东西200里地,也未发现燕国或是秦国的军队。

    没有外敌入侵,这让冉闵心中放心了许多。

    军营之中,没有回家的将士们也是团圆一起,冉闵为将士们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

    这些将士主要是居住在轵关之中的由刘宁带领的1000名匈奴将士,还有居住在野王城中的由蒋乾和崔通二人从邺城带来的300名将士。

    将士们辛苦一年,特别是刘宁带领的1000名匈奴将士,跟随自己一路南下,一路作战,功劳甚伟。

    所以,冉闵为众人备下好酒好肉,供将士们享用。

    大年初一。

    百姓家中,大人小孩子们已经点燃竹杆,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驱鬼辟邪。

    野王城中,将士们鸣铃执箭,绕帐呼歌,将盐巴撒入炉火之中,发出“啪”“啪”“啪”的响声,驱逐鬼邪。

    轵关城中,刘俊和刘宁兄弟二人带领将士们开始祭天,祭悼死去的将士。

    祭天活动,是草原牧民的一项传统活动,已经传承了近千年。

    上天乃是神祗,通过祭天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牛羊遍地。

    祭悼死去的将士,乃是由汉赵光文皇帝刘渊所创,通过祭悼将士,安抚家属,凝结军心。

    冉闵也参加了祭悼战死将士的活动,这些将士都是追随自己,一路南下作战而死去的将士。

    冉闵初到晋阳城时,晋阳城中还有刘宁和刘崇兄弟二人带领的3000名匈奴将士。

    慕容评夜袭晋阳城,将近2000名匈奴将士战死。

    后来,冉闵在大宁堡中,又得到了刘俊和刘礼兄弟二人带领的2000名将士的补充。

    如今这些将士死的死,伤的伤。到目前为止,算上伤残将士,也仅仅不到1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