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552章 诺奖之争

    至于最后一个奖项,和平奖就没有说太多的必要了。

    评价标准和自然科学类奖项相比受的因素影响则更多,也更加魔幻。

    所以不提也罢。

    随着事情的发酵,这场诺奖之争也俞演俞烈。

    有不少人给他发来短信或者打来电话。

    杨依依给他留了言:“我始终相信你。”

    梅婷也给他在维信里发了一句,尽管只是简单的两个字“加油”。

    常文超则是一句语音消息:“我去,老四你在搞啥子?几年不见,你都快得诺奖了???”

    甚至就连一向稳如泰山的徐志鸿都打来了询问电话。

    “小陆,你现在什么情况?有多大机会获奖?”

    陆时羡其实很想说,小菜一碟,手拿把掐。

    但他得理性判断:“就目前而言,机会确实是有,但不太大!”

    徐志鸿的语气有些好笑:“本来建议你到米国去是想让你做出一点成绩的。”

    “但你现在搞得动静太出乎意料的,如果你能够获奖,无疑是创造了历史。”

    “连上面都开始过问这个事情了。”

    “哦?”陆时羡对此并不算很意外,毕竟诺奖意义非凡。

    但他心里还是有些好奇,于是问道:“上面能上几层楼?“

    徐志鸿随即压低语气:“你现在知道这些对你没什么好处,反正知道是好事就行了。”

    “不管这次能不能成功,起码是上过天听了。“

    “留下名字这很重要,剩下的顺其自然就行了。”

    接着聊了几句,两人就挂了电话。

    时间来到九月,陆时羡接到了一个令他意外的通知。

    “尊敬的陆教授,您在webofScience数据库上的总被引频次非常亮眼,经过严格的评审,我们衷心祝贺您已成功入选2018年科睿唯安引文桂冠奖。”

    引文桂冠奖,顾名思义是汤森路透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艺术领域里的科研论文及其引文深入分析之后,对可能摘取诺贝尔奖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研究人员所颁发的一种奖项。

    说起来,它其实也算诺贝尔风向标的一种。

    只不过,引文桂冠奖是唯一使用定量数据来分析和预测诺贝尔奖得主的奖项,而且成功率非常之高。

    根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经有46位“引文桂冠奖”得主获得诺贝尔奖,其中的27位在获得“引文桂冠奖”之后的两年内相继获得诺奖。

    这已经是比较夸张的说法了。

    甚至还有人在一年内同时获得引文桂冠奖和诺奖。

    这个消息被爆出来之后,立马引发了公众对诺奖得主预测新一轮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