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04章 山上(中)

    第204章山上(中)

    山上村,顾名思义就是群山沟壑、土岭包围的一块缓坡地,三米多的小路,一路绵延向上。

    虽说偶尔绕弯,但站在村口回望,小路的一多半都在视线之中。

    而小路周围的沟壑、山岭也不是那么好翻越的,尽是些荆棘丛生的地方。

    选这个小山村做避暑的地界,除了靠山荫凉之外,恐怕易于防守,也是当初的地主大户、文人骚客,选在这里建别院的原因之一。

    缓坡地,在山上村的中间位置转了个弯,站在村口只能看到青砖碧瓦的别院一角。

    而山上村民住的房子,几乎都是小块的山石垒成的,条件好的,屋顶上奤了青瓦,再好一点的瓦上还覆了山草。

    也有石板作瓦,下面压着一层山草防潮的。

    跟杨文山说的一样,山上村的主路,一水的石板、石块铺就,就地取材的石板,经过岁月的洗磨,上面的车辙清晰可见。

    如果下一场小雨,山上村颇有些江南山村的感觉,或许这也是建别院的原因之一。

    早年,南人北地为官,一去经年,思乡的时候,来北方的山里,体验一下南方山村的滋味,应该可以聊慰乡愁的。

    “胜利,快吃晌午饭了,先到我家喝口热水?”

    跟洼里不同,山上村的村部只有两个人,杨文山是支书兼着民兵连长、生产队长的职务,另一个就是妇女主任杨玉莲。

    杨玉莲这个小寡妇,除了妇女主任之外,还兼着村里的会计、出纳等职责。

    “不着急,这才九点多不到十点,老杨,你把人放下,我去看看上边的房子。

    有方,先上去。”

    拂了杨文山的好意,李胜利扫量着山上村,这村子按说不错。

    一路近二十里的山岭沟壑,入夏入秋之后,在村子附近扫一遍,怎么也能弄个千八百块的药材。

    按照赵满奎买马的价格,大牲口完全可以买上两三头的。

    采药又不是搜山采参,像蒲公英、车前子、苍耳、地黄等等,几乎漫山遍野都是,采这种药,不比打猪草难多少。

    说句不好听的,打的猪草,一多半都是中草药,稍微筛选晾晒一下,毛八分的卖着,不比受穷好啊?

    农活之外,早午晚插上点时间,打不到百八十斤,三五十斤还是可以的。

    不说别的,就是山上村种的南瓜,就有三味药材:南瓜蒂、南瓜藤、南瓜子。

    看着前面赶着老驴进村的杨文山,李胜利摇了摇头,这还是没穷到家啊……

    坡地下的山上村,当年也是经过简单设计的,并没有一般山村的杂乱、局促。

    即便是冬日的山村,看着也是很舒服的,村里还有一条从山上引下来的小水渠,即便是冬天,也有潺潺的流水声。

    这应该就是山上村的发源地了,水渠是条石所砌,看上去工工整整,应该也是当年在这避暑的住户,投资建造的,看上去也有江南水乡的味道。

    坐在马车上,扫量着山上村的村貌,李胜利暗赞古人的悠闲,没事合资搞个避暑的小村子,不仅可以避暑,还能以慰乡情,而且延续了几百年。

    这逼格,比后世的一些土豪可强多了,出了山上村,马车在石板路上折了个弯,李胜利便有了惊艳的感觉。

    面前一片石板铺就的小晒场,五六米宽的石板路接续在晒场后面,然后就是错落有致的联排别院。

    一处一个山石垒成的小院,或三间房或五间房,多的不过七八间房,还是依着山坡走势建的。

    石墙小院里的建筑,跟四合院的正房一样,只是窗上的木柱、木框比四合院的粗大一些,木质的窗棂也比寻常的粗大。

    这应该就是因地制宜了,冬天山风大,太过纤巧的门窗,容易损坏。

    至少十几二十年没人住的别院,也看不出破败,看上去就跟四九城的宅子差不多,满满的都是岁月味道。

    下了马车,看了看身边的院子,半人高的院墙里,满院都是落叶,十几二十年不住人,落叶的厚度至少十几公分,

    这院子不错,门窗上还镶着玻璃。

    跟杨文山一样,山上村的村民也很淳朴,即便是无人的院子,门窗一点也没损坏。

    要是在四九城有这样的荒宅没人管理,只怕早就被人拆光了。

    紧了紧身上的紫羔皮袄,李胜利带着妹妹跟肖凤,沿着五六米宽的石板路,一路向上。

    大致数了数路两旁的别院,跟杨文山说的差不多,一百多座石墙小院,也有十几处院子破败的厉害,刚刚在下面没有发现。

    有一小半的院子,门窗是纸糊的,多年无人居住,门窗上残存的白纸,也跟木头的颜色差不多。

    “好地方!”

    小街的尽头,还有一处平台,中间用条石砌了戏台,边缘的地方还装饰了汉白玉石雕。

    脚下的联排别院,完全就是一座紧邻山上村的荒村,没有一个村民在上边居住。

    原因杨文山也说过,上边没有水源,从最顶上的别院到水源地,一两公里还是要的,每天担水,也是个沉重的活计。

    买下这里的想法,只是在李胜利的脑中瞬间划过,就是公社给出房契,一百多座小院,李胜利也不敢买。

    风雨之前,把自己变成个小地主,这是嫌日子过的不够乐呵。

    “叔儿,这儿真冷!”

    李胜利相中的山中基地,肖凤这边却不怎么喜欢,山里是避暑胜地,冬天山风凛冽,刚下了马车没多久,她的鼻头就被冻红了。

    伸手试了试街上的山风,跟下面不一样,这边的山风大了很多,这可能也是好宅子没人住的原因。

    别院的门窗比下面村子里的门窗要大的多,没有炭盆、炉子,顶着山风住在山上,为了保暖是要多吃饭的。

    李胜利在石板小街上站了没多久,杨文山就带着一个穿着男款对襟黑棉袄的女人走到了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