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635章 回返(中)

    第635章回返(中)

    李家的老爹、老娘,也是分的清轻重缓急的,由着李胜利把防空洞跟牲口院的挖洞计划说完。

    李老爹这边得了儿子的吩咐,要去准备烟酒糖茶跟桌椅板凳,听仔细要去东华门买一批旧家具、桌椅之后,李老爹这边才开了口。

    “胜利,听你妈说,你又换了个大官家的姑娘做媳妇,这事不好这么办的。

    有些话我也不太会说,让你妈给伱说说,你在外面可得注意着点。

    如今里里外外的人,谁都想抓人的小辫子,不想让人抓小辫子,你在外边一定得仔细些。”

    对自家大儿子换掉好媳妇杜娇阳,李老爹这边也是有意见的,只是李老爹没打孩子的习惯,注意点、仔细点,就是很重的话了。

    “爸,我知道,您在家一定得看好了二哥。”

    应了李老爹一声,李胜利这才毛着胆子看向老娘,这茬在家就不能提,不提都没给好脸色,提了怕是要挨揍的。

    “看什么?

    瞎胡搞的时候,怎么就不知道害怕?

    出国这么大的事,你们俩怎么就敢对家里不言不语?

    离婚这么大的事,是你们能定的?

    好好的一个媳妇,你给放国外去了,四个大孙子,你就扔山地里让别人养活。

    人孩子姥爷回来,不得抽你啊?

    没事赶紧滚吧,你后窝那小水狼别往家里带,想起这事我就窝心,见不得占了我媳妇窝的小水狼……”

    见老娘这边余怒未消,有心说说家里事的李胜利,只能灰溜溜的离开了四合院。

    李胜利要说的事情很简单,无非是二哥、二姐的婚事,二哥属于老实人,虽说李胜利之前想的是随便抓个就成。

    但结婚成家这事,还真不能胡乱抓,最近让肖家的两个妯娌王瑜跟罗芸,介绍了几个患难之中的小姐妹。

    李胜利筛了一下,还是觉着肖虎媳妇罗芸给介绍的商务大院的一个姑娘适合二哥。

    家里的位置不高不低,高中毕业之后,就去了部委当科员,很平稳的工作,家里将来也是平稳的,如果二哥能跟她一块再考一遍大学,事情也就正经成了。

    至于二姐,李胜利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跟丁家增进一下关系,面前有人面前抓,就丁家老五丁凯了。

    这茬,李胜利让王前进捎话,由大姐韩秀琦问过二姐韩秀云,那边基本没什么意见,现在就等着丁家兄弟,跟家里老丁头通通气了。

    对于二哥、二姐的安排,李胜利也算是尽力了,混世道、操持刀头舔血的营生,不适合绝大多数人。

    这样的营生太累也太脏,安稳一些其实才是最好的选择。

    风口浪尖的人物,多半不得好死,正经低头苦干的平凡家庭,多半也能无灾无厄的凑合过下去,虽说有很多无奈,但胜在一个平安。

    再捋了一遍家事,不等李胜利歇口气,李怀德那厮,跟家里老娘的话,却直接应验了,八月二十一号这天,杜老爹后半夜在机场下了飞机。

    王前进这边接了领导办公室的通知,大晚上开着车来了马店集,拉着睡眼惺忪的李胜利就奔机场而去。

    “老李,老杜不是犯事儿了吧?

    怎么半夜回来,还得我们俩去接机?”

    听着姐夫王前进不怎么吉利的话头,李胜利递出一支烟堵了他的嘴,自己点上之后,醒了醒神儿,说道:

    “怕是北边又闹幺蛾子了。

    估摸着老杜是马不停蹄赶回来的,具体的情报,应该是在捷克或是港城汇报过的,连夜飞回来,怕是手里还有别的东西来证实情报。

    老杜回来,应该是突发事件,你嘴上干净点,这次闹不好汇报完了,老杜就得下去,万一让你说的坏了事,等着杜娇阳找你吧。”

    虽说不知道老杜为什么急匆匆的回来,但李胜利这边大致一分析,也就有了结论。

    “那你不赶紧想办法,等什么呢?

    真下去了,再上来可就难了!

    即便是能上来,你还真让你前丈人下去走个过场啊?

    我反正是掠过阵的,老杜这样的下去,不给顶带着铁蒺藜的帽子,也得让他粉墨登台的。

    下面那么多人,你还敢给人挨个放血?”

    虽说是开着车,但后半夜的公路上基本没人没车,王前进借着大灯的光线,瞅了一眼小舅子,给人挨个放血,虽说是大话,但副驾驶这狠人未必不敢。

    这茬都用不着他出手,两人之前也没少干这样的事,只不过都是小规模的会场。

    操作起来也简单,谁组织开会,两人就让下边的人,打着人家的名义下去敲闷棍,敲的人多了,开会的时候准保出事。

    “应该不会,老杜这次肯定是带着大事回来的,算是紧急时刻的通风报信。

    即便没他的位置,也不会轻易放他下去的,京郊这边的农场你有没有熟人?”

    虽说嘴上说着没事,但李胜利这边还是问起了下面的情况。

    风雨之中回返,等着杜老爹的也没什么好事,李胜利估摸着,京郊的几个农场,就是第一任老泰山的归处了。

    “咱哥俩,八面划拉粮食,眼巴前的粮食产地,我能不认识吗?

    不仅认识,还特么都很熟。

    最好能去南郊的牛场,在那起码还能喝上牛奶不是?

    双桥那边最好别去,特么人比地多,开始的时候,那边五万亩地、两万人,知道现在多少人吗?

    三万亩地五万人,差不多倒个了,两个人一亩地,还是机械化农场,也不知道产的粮食够不够他们自己人吃。

    人越多越乱,要是能找个小农场也成,那事儿就好办了。

    对了,城北小王庄有个农技试验站,既算是农场也算是牛场,人还少。

    老李,让老杜请缨去小王庄吧,那边的主任是我一朋友,半铁不铁的那种,这年月,就算是铁瓷了。”

    王前进的建议,让李胜利双眉一挑,这建议真不错,主动请缨下去改造,那老杜这趟回来就是要功劳有功劳,要态度有态度了。

    至于农场的状况,青年下乡之后,除了东北那边的,大多就这样了。

    人比地多到不至于,双桥那边只是因为处在京郊,所以才成了待业人员的一个疏散地,算是下乡、分配两不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