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22章 司马徽

    “你们研究所准备得如何了?”

    “目前,人员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我计划农忙结束正式开始。”

    “师兄,你们想过如何入手吗?”

    国渊苦笑着摇了摇头,“我目前并无头绪。”

    “师兄,我在想一个问题。

    人为何有些长得高,有些长得矮?”

    国渊略微沉思道:“主要和父母身高有些关系。”

    刘恢点了点头,“应该和饮食、环境、运动等也有关系。”

    来到这个时代,刘恢才知道人的身高差距有多大?

    普通平民男子大部分1.5米多点,世家豪族和寒门子弟,身高会高不少。

    “还有这种说法?”

    “你看,那些真正的平民有几个高个子?”

    国渊想来的确如此,辽东身边这些人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

    “人一样,粮食也一样。

    你们可以找出最优秀的种子,比如:产量高,没有病虫害等种子进行混合试种,或许能提高产量也不一定?”

    听完刘恢的话,国渊显得很兴奋,因为刘恢的话的确有一定道理,至少值得一试。

    “殿下的意思,那沤肥就像人吃东西一样。”

    “的确如此。”

    其实,这个时代不用沤肥,因为动物粪便并没有吃饲料,直接浇灌农作物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不过,沤肥不单单只是动物粪便,他还可以把草和树叶等拿来一起沤成肥料,同时,谁能保证未来动物不用饲料?

    刘恢只能给他们提供一个方向,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做?如果简单的话,现代的袁爷爷也不会如此受人尊重了?

    刘恢没想过达到后世的产量,如果水稻能做到后世标准田一亩500斤,睡觉都能笑醒了。

    这个时代,现代标准,平均一亩90斤。

    第二天,甘宁回到了襄平。

    看着瘦了不少的甘宁,刘恢笑了笑,“兴霸,最近辛苦了。”

    “殿下,说实话,虽然累,但是心里面高兴。

    看着那些百姓期待的眼神,我知道,来对地方了。”

    刘恢点了点头,甘宁到了辽东改变不少,再也不是那个喜欢华服,喜欢打架斗殴的甘宁了,变成了一个有理想的青年。

    或许就是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东莱郡外的长岛建设得如何了?”

    “殿下,此地建成以后,足以屯粮数千万石,驻兵三万。

    今年内会完成大半建设。”

    “甄逸呢?没和你回来?”

    一起来的,我带他去接待处,给他安排住的地方了。

    “一家人一起来的?”

    “是”

    “柘运了多少回来?”

    “殿下,这东西在交州不值钱,只是太难运了,这次大概运了8000多斤。”甘宁一脸郁闷的说道

    他以为刘恢好这一口,他不知道这东西价值。

    甘蔗加工成白糖,比黄金还贵,现在到处花钱,他有点头大。

    “你等一下。”

    刘恢从抽屉角落里,一张纸包着的一小包东西,刘恢慢慢打开。

    “尝尝?”

    甘宁看到和沓氐的盐一样,白得发亮,比盐颗粒大点。

    甘宁也没多想,用手指抓了一点,放入口中。

    “嘶……

    好甜啊!”

    刘恢点头笑了笑,甘宁联想到柘(甘蔗)吃起来也很甜。

    “殿下,这不会是?”

    “正是你想的那样。

    辽东移民,各地大兴土木,太花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