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38章 胡春的转变

    “殿下,我第一次见到百姓发自内心的笑容。

    那种笑容,让人心里感觉温暖和踏实。”胡春此时不知从何说起。

    “我也跟着大家一样,喊你老胡吧!

    老胡,我其实更愿意听到,你发现的问题,而不是夸赞。”

    胡春呆住了,自古以来,上位者能听进不同意见就能称之为大度了,他第一次听到有人喜欢听缺点。

    “殿下,要说问题?

    我也是平民百姓,曾经最大梦想,有田地,能吃饱穿暖,不被官员和地主们欺负,我已经心满意足了。

    我真的不知道现在有什么问题。”

    刘恢微笑着说道:“我们的百姓勤劳而善良,也很容易满足,就这点可怜要求,都得不到满足。”

    刘恢看他不想说,接着话锋一转,“请你过来,是想和你谈谈乌桓的情况。

    你比我们所有人都了解乌桓。”

    胡春笑了笑。

    “殿下,乌桓的由来大家都知道。

    我谈谈现在的辽西乌桓。

    辽西乌桓是众多乌桓部落中的一支,也是最大的一支。

    他们虽然辽西生活多年,依然保留了不少自身生活习惯。

    经过多年,乌桓里面有很多民族,是一个杂居的民族。

    百姓日子十分艰难,尤其是底层的奴仆,和大汉一样,主人可以随便打杀,而不会追究任何责任。”《历史上唐朝之前,奴仆可以随意打杀,李渊称帝后,下了一道命令:打杀奴仆罚200钱。此时粮食大约60钱一石,可以想象,人命贱到何种程度?》

    “汉人占比多吗?”

    “现在越来越多,因为中原现在越来……”想到刘恢身份,胡春欲言又止

    “朝廷昏庸无道,朝中党派之争,地方官员贪污腐败,世家豪族兼并土地,这是事实没什么忌讳的,辽东不以言论获罪。”

    听到刘恢的话,胡春此时内心是激动不已。

    以刘恢身份,敢于直说朝廷痹症,可不容易,这是一个提倡“孝”的时代,子不言父过,何况还是君父。

    “殿下胸襟如海!”

    “目前,辽西乌桓大约25万人左右,汉人不低于两成。”

    “汉人地位呢?”

    胡春摇了摇头,“地位低下,很多都是贵族的奴仆。

    有些编入军中,也有帮助他们种地或者修建城池。”

    乌桓和鲜卑不一样,乌桓其实已经进入了农业社会,鲜卑还是游牧民族。

    “如果是你,你以为如何解决乌桓问题?”

    刘恢的话,听在胡春心中,感受完全不同。

    所有人都在为辽东新政欢呼时,眼前的少年王爷,居然想到的是如何解决乌桓问题。

    “殿下,我以为,要解决乌桓问题,单靠武力是不行的。”

    “具体说说看?”刘恢倒了一杯水递给他。

    小小举动,让胡春感动。

    “乌桓部落组织松散,好勇斗狠。

    他们部落首领称呼大人,是从各个小部落里公推选举出来的。

    这样的人往往威信很高。”

    刘恢点了点头,此时的乌桓虽然落后,也算得上公天下。

    “据我所知,辽东有不少稀奇物件和他们必须品。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分化辽西乌桓内部。

    培植亲辽东的人,通过利益,让这类人有更大话语权。

    同时,宣传辽东百姓政策,这样一来,不少人会离开乌桓进入辽东,只要辽东公平对待他们,这些人将来就是最后解决乌桓问题最好的人。

    长此以往,基层百姓会仇恨上层,分化瓦解他们。

    到时,大军一致,百姓无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啪啪啪……”

    刘恢鼓起了掌,胡春并没有让他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