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669章 教育讨论会

    襄平

    室外大雪纷飞,温暖的屋子和室外形成鲜明对比。

    刘恢请来了华夏的一部分学者,然而,让大家奇怪的是,除了刘虞、杨彪在,还有袁愧和曹嵩。

    进屋后,大纷纷打起了招呼,刘恢家里太小,今天只能用文教院会议室。

    在场的人老相识不在少数,有些人之间曾经有职场恩怨,当看到对方那一刻,好像很多东西开始释怀。

    刘恢看到众人落座,站起来说道,“今天这次讨论会,特意邀请了伯安公、文先公、次阳公和巨高公来参加。

    四位前辈不仅仅是朝廷三公九卿的高官,也是有大学问的人,故而邀请他们前来,给我们的教育提提意见。”

    听到刘恢的话,四人站起来和大家见礼。

    “十年来,华夏教育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不过,在我看来,这才是刚刚开始。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他不但教会人知识,也教会人礼貌,更教会大家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

    教育的好坏,决定了华夏未来的前途和命运。

    我们一直在说,所有的人要有超越前辈的勇气和信心,只有这样,华夏才会越来越好。”

    说到这儿,大家响起了一阵掌声。

    “大家也知道了,恢都城明年开春就要正式破土动工了。

    华夏现在有百姓超过五千万人,接下来,襄平的几所大学根本无法满足接下来的需求。

    学校扩大规模和增加学校这就成了必然。”

    郑玄点了点头,说道:“是啊,随着中原回到华夏,各地教育必然逐步普及,那样一来,大学数量必然不足。

    这一点,我们开会讨论过,恢都作为未来华夏的都城,加之地处南方,必然要修建几所大学。”

    “殿下,中原各地眼下都有一到两年不等的免税时间,恐怕财政压力不小。”荀爽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只是眼下,华夏中原还需要巨大财政支出。

    “是啊,政务院建设司刚刚公布的道路修建方案,我看了看,这将是一笔巨大支出。”卢植点头说道

    …

    看到议论的人群,刘恢笑呵呵的说道,“华夏每年至少拿出财政收入的10%作为教育费用,这一点是肯定的,眼下,华夏财政压力很大,这也是事实。

    然,我多年前就说过,我们再穷不能穷教育,孩子是华夏国家未来的希望,只要有他们,华夏就有未来,没钱,我们就发展经济,勒紧裤腰带,也不能让我们丢失未来。

    大学也一样,大学是给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有了人才,我们才有发展的希望。

    不说远了,就说农民种地的问题,原本很多农民不识字,我们推广一次新技术,遇到的阻碍很大,而现在不一样,只要我们一宣传,很多人就会判断,因为他们读书懂得了基本判断,也容易接收新的基本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