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18章 一山不容二虎

    虽然苏大人并没有明确的说出什么办法来,但房子施相信,苏大人已经胜券在握。

    三爷房子施从进入仕途起,就一直跟在苏大人身后,在造办处和苏大人一起共事。他做任何事情,下的任何决定,选择的任何方向,自然都是和苏大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他们两个在一条船上,这条船的掌舵者虽然是苏大人,但很多时候,船却是由三爷房子施在开,惊涛骇浪,风雨同舟,命运的沉浮终将让这条船驶向何方?三爷心里没底,他也想不清楚,有时,他甚至逃避去想这样的问题。

    他只是不管不顾的往前走,开着那条命运之船往前走。

    在跟随苏大人的这些年月,房子施虽不能说完全的了解了苏大人,但对于苏大人的脾性,苏大人的所喜所憎,他心里已经揣摩的很透彻了。

    在苏大人身边多年,如果他房子施连这点功夫都还没有练就的话,估计早就不能在造办处待着,在苏大人身边待着了。

    如今,房子施也算是造办处说话掷地有声的人,通过这些年的钻营,他在苏大人身边也算是混得不错,目前,房子施不但是苏大人身边的得力干将,更是他身边的红人,就像苏大人是当今皇上身边的红人一样。

    三爷房子施在仕途上能有这样的结果,一半源于他房子施做事也称得上尽心尽力,尽职尽守。

    平常,他眼里除了有苏大人,似乎别的人在他那里也停留不下。

    房子施惟苏大人马首是瞻,苏大人往西面走,他房子施绝对不会往东走。

    房子施之前虽然没有入过仕途,在房家大院的人看来,尤其是在二爷房子德看来,老三平常看起来就是散漫自由的,游手好闲,不知进取的。

    但说句实话,这只是房子施在做官之前,房家人对他的印象罢了。自从他走上仕途这条路,又跟在苏大人后面摸爬滚打,在事情上磨练,在各种争斗的局里费尽了心机,原先那个自由散漫的方子施,早已经消失不见了。

    现在的三爷,早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三爷,他对官场上的一些感悟和体验,都是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所来。

    房子施心里窃以为,要想得到顶头领导的认可和信任,一个人的聪明,能够及时的捕捉到领导的意图去察言观色,见机行事,当然是很重要,但更多时候,你根本不必去动用你的聪明去行事,你只需要去做到顺从,无条件的顺从。

    有时甚至是不加分辨,不容自我判断与分析的顺从,对领导无条件的顺从与支持,有时比聪明更占重要部分。

    因为,它让上司看到了你的忠诚,你的真心与行动。

    三爷房子施深谙这一点,忠诚之外,察言观色,洞察人心,见机行事,更是房子施在仕途之中,官场之中练就的拿手好戏。

    因此,房子施从苏大人那不动声色的,轻声话语中就已经断定,在对待令一夫上面,在和令公争夺在皇上那边的信任和宠信方面,苏大人已经胸有成竹。

    或许,他心里早已有一套成熟可行的方案,这个方案一定是苏大人深思熟虑过的,是他有把握做到干净利索,绝不会拖泥带水的。

    朝廷之上的争斗依然是血雨腥风,你死我活,苏大人想将风光占尽,眼里容不得处处和自己过不去,处处对自己使绊子的令一夫。

    而令一夫,心中自然是有一团凛然正气在,他是到何时都不会和苏大人那样的人,走到一起去的。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明争暗斗显然已经到了一山容不得二虎的局面。

    至于那个令竞争对手令一夫置之死地,而断无后生可能的秘密办法是什么?

    苏大人没有说,房子施却将拭目以待。

    而苏大人那边,他显然已经对令一夫已经厌恶憎恨到极点,忍无可忍之时,便是他动杀机之时。

    令一夫不倒下去,苏大人的心便一日无法安宁。

    朝堂之上,皇上正坐在万乘至尊的龙椅上,听着朝堂上群臣们七嘴八舌的议论。他的眼神冷漠,没有一丝表情,仿佛这些群臣们的争论与他无关。他的手指轻轻地敲着龙椅的扶手,发出轻微的声响,但是这声音却在朝堂上引起了一阵骚动。

    群臣们惊恐地看着皇上,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他们知道,皇上的每一个动作都代表着一种深意,他们必须小心翼翼地应对,否则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皇上的眼神依然冷漠,他看着群臣们,心中却在想着自己的心事。他知道,这些群臣们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争论,他们并不是真正关心国家的安危,他感到一阵无奈。

    又到了三月开春时节,也到了宫中每年这个时候,要到江南采办丝绸的时节。

    往年,每到这个时节时,总是由造办处一路下江南去,要去把皇宫一年所需的丝绸、绫罗绸缎这些都采办回来。

    当然,这些年每次造办处外出,都是由苏大人带队前往,苏大人在这件事情时,往往并不只是负责采办丝绸这一件事,而是身兼多职。

    他不但是造办处负责采办绫罗绸缎的苏大人,更是肩负着皇上的吩咐和期待,在他一路下江南之际,一路打听哪里有奇珍异宝,哪里有让人惊奇,眼前一亮的奇闻轶事,苏大人也都一一记在心里,这还不够,他自己准备有厚厚的一个本子,专门在上面记载一些奇闻轶事。

    苏大人一路下江南,可谓是一路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心思还时时处于留意观察状态,

    一时一刻都不会懈怠,真是走出去一趟,真正做到了身兼数职,做了几样事情。

    因为苏大人的眼里,只有皇上一个人。皇上喜欢的,他千方百计也要为他找来。能让皇上龙颜大悦的,他苏大人拼了命的也要去找寻到。

    皇上对这些奇珍异宝和奇闻轶事的喜爱简直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苏大人将每一个宝贝和每一段故事都深深地记在心里,一路上为了找到这些宝贝和故事而绞尽脑汁、费尽心思。

    当然,苏大人出访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皇上物色一些绝世美人。皇上的后宫佳丽三千,但是一个男人的好奇心和贪图新鲜感的心思是永远无法被满足的。他渴望拥有更多的美女,无论是皇宫内的还是皇宫外的,他都想要她们来到自己的身边。

    造办处每年下江南采办丝绸,年年都是如此行径和模式。长期以往,下江南沿路城市的官员们就对苏大人的到访,心知肚明。

    更何况,各路官员们都是人精,眼睛鼻子可是谁比谁都更明亮,都更灵敏呢,大家也都非常清楚,苏大人是谁?他可是当今圣上身边炙手可热的大红人,皇上依赖他,信任他,他在皇上跟前替谁说上一句话,那个人就得飞黄腾达一飞冲天不可,他要是在皇上跟前说了谁的不是,那个人特定就得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