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00章 三州定疫

    安平是个小县,人口总共不到四万,崔氏全体出动,也只花了三日,便为城乡大部分百姓接好种。

    随后陈枫便按照之前的奔走顺序,带着崔氏一族在定州其他九县推进。二十来日后,定州接种大半,痘疫已被初步控制。

    而此时,众人却得到了两个消息。

    第一个消息先从北传来,此消息,闻之令人沮丧。幽州平疫,接种进展不利,到现在才接种了小半。

    要知道幽州总人口才三十七万,而定州人口近五十万。

    陈枫一想就明白了,一是范阳王李蔼的封地就在幽州,他即便没有施压阻挠,至少也是阳奉阴违,拖后腿。二来是范阳卢氏并未像博陵崔氏这般全力支持,估计他们犯了和崔氏同样的错误,但卢藏用并未能扭转改变。

    第二个消息从南传来。此消息,闻之令人振奋。京兆长安大小主政官员以神皇核心,深刻领会其爱民之仁心,严格贯彻执行神皇陛下诸多平疫之举措,已在在十多天前完成接种,平息疫情。

    京兆和长安、万年两县主政官员,全部因实功获赏升官。

    其中,京兆少尹王弘化连升两级至正四品下的户部侍郎。长安县作为神皇试验田,首推接种避疫,刘延嗣因此直接升了四级,更越过一级,署理王弘化腾出来的京兆少尹。万年令裴光门升了一级,调到一个上州做司马了。太子洗马苏味玄连升两级至正五品下的太子中允,国子监主薄刘文正连升两级至从六品下的国子监监丞,其他参与其中大大小小的一众官员,譬如国子监、典厩暑等职官,一样跟着水涨船高。另外赏赐的金银财帛,则不再赘述。

    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职事官。

    可见武后为了收买人心,为了在大唐推进接种,真是下足了血本。

    获得此消息后,陈枫直接给卢藏用回了一封信,信上只有短短数语:“范阳卢氏若无力平疫,可交由博陵崔氏代劳。”

    这封信,名义上是写给卢藏用的,其实是给卢氏全族。信中内容看着客气,但里面可藏着钉子。既在逼迫,又在诱惑。

    逼迫他们加大力度全力接种,诱惑他们抓紧多争功劳,否则就把功劳给别家的了。

    这是以下犯上,又打又拉,丝毫没有平疫副使的觉悟,别忘了卢藏用才是平疫正使。

    而崔氏一族听到长安平疫官员立了“集体大功”,从而“集体”升官发财,直接狂躁起来。

    老族长首先来信,回顾了崔氏先祖“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的艰辛创业历程,要求大家团结一心,不忘初心,以造福乡民为己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坚定不移地完成平疫重任。

    身在洛阳的崔玄暐随后来信。

    朝廷已着手在太常寺下新设平痘署,专门负责在大唐推广接种,并要从长安招募一千多人,以备在各地州县接种。

    现在整个朝廷都在等着河北三州的好消息。长安作为中央,已经做好模范,若河北三州能做好地方的典范,大唐从上到下,由近到远,推广接种的信心大很多,阻力也将小很多。

    最后,崔玄暐作为族中第三代子弟,竟明言要求崔氏一族别计较一家一姓之暂时荣辱,要以大局为重,以身作则,因势利导,为永久平疫,立千秋万代的功劳。

    陈枫收到这个消息后,不由感慨武后真是妥妥的雄才大略,若只是像后代那些网文小说中写的yín秽不堪,她凭什么当上千古唯一的女皇帝?靠卖肉么?她有几斤几两?

    虽然这个“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的策略是由陈枫首提,但武后循序渐进,在不动声色之间便布置好了一切。

    恐怕就连河北平疫的形势发展,都在她的预料之中,否则不会在河北遇到小状况时,传来这样的消息。

    她没有当甩手掌柜,而是以她的智慧与权力,确确实实地帮助河北平疫,在其中贡献了力量,真是一战而定乾坤。

    她仿佛在下一盘棋,以天下为棋盘,以宗亲为对手,以心中不服的大小官员为对手,甚至以天下人为对手,将来只怕会赢得所有人的心服口服。

    不服的,也得低眉顺眼装出服气来。不服又不愿装的,也用不着他装,武后有的是办法揉搓他。

    现在博陵崔氏毫无顾虑,再不掩藏世家大族的实力,几次遇到不明人士滋事寻衅,直接请金吾卫打起了板子,打完扔至一边,既不管那些人死活,也不追查他们身份来历,一副全神贯注推进接种的模样。

    遇到冷嘲热讽的,则回之以“崔氏为民造福,有罪乎?”便怼了回去。

    而范阳卢氏也迷途知返,亮明了态度,不再摇摆不定,决定倾全族之力将功折罪,好立功建业,累积名声。

    半月之后,河北道定州、易州、幽州宣告三州平息痘疫。

    于是陈枫带着一部金吾卫,先至幽州与卢藏用汇合,两人商量一番,直接打出八百里加急邮报,直呈圣前,向神皇报喜。

    自此,禁足令解除,百姓奔走呼号,齐称“圣恩浩荡,万民感恩。”

    随后两人打出钦差旗号,回都复命。一路南下,所经三州州县,无不夹道欢迎,停经时更是高朋满座款待一番。

    陈枫不愿张扬,本有意让卢藏用出来显摆,毕竟人家是正使,名义上是自己的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