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24章 开启工业化

    多日来,周鉴通过多方调研逐步了解。

    明初之时,运河纤夫都是当地的农夫。

    他们有自己的土地,有自己的收成。

    只是偶尔会被官府派去充当劳役。

    明中期,运河繁忙,官府多次强征农夫充当纤夫。

    很多纤夫被官府劳役之后,家中土地荒废。

    很多农夫百姓迫于生计,只得将土地贱卖给当地乡绅。

    自己充当乡绅的佃户。

    但是,由于佃户实在太多,大部分农户没有租到土地。

    而乡绅和官府联手,乡绅管理这些运河上的纤夫。

    官府按时费一些银钱给乡绅,乡绅每天负责调度纤夫。

    就这样,纤夫的命运逐步被乡绅掌握。

    赤裸裸的黑中介,黑人牙子!

    周鉴决定,利用淮安府的名义创办蒸汽造船厂。

    一方面,利用蒸汽取代纤夫人力。

    另一方面利用开办官营工厂给纤夫创造工作机会,和经济收入。

    但是,这些工厂绝对不能让乡绅、地主、土豪来开办。

    否则,他们会不停地剥削底层的百姓,致使财富落入少部分人的手中,而百姓和朝廷还是平弱。

    历史上,无数个案例说明,企业必须由朝廷垄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巨大的贫富差距。

    因为,乡绅,富商一旦垄断大量的财富,他们就会形成新的利益集团,就会威胁大明的安危。

    只有官办的企业,才会考虑民工的福利。

    关于福利,周鉴还做了详细规划。

    民工的工资与九品县令相当,而且每个月要安排休息八天。

    节假日还要发放各种津贴。

    只有提高底层劳工的收入和福利待遇,才能彻底激发工人的积极性,提高产量和质量。

    杜绝剥削带来的消极和浪费。

    这一天,淮安府洪泽湖边上,挂牌建立淮安府造船局。

    门口,围满了前来报到的运河纤夫。

    他们听说,这里的收入一天是两百文,月休八天。

    农历节假日还有各种腊肉,米面,布料等各项补贴。

    前来报名的人络绎不绝。

    另外还建立养老制度,只要干到五十岁,就可以回家养老,每个月可以从淮安府造船局账房领取一两养老银,这是淮安府造船局特有的养老福利。

    周鉴的这一系列举措,一时间让很多乡绅嫉妒的牙痒痒。

    一边是民工叫好!一边是乡绅叫骂!

    一时间,周鉴被乡绅阶级贴上了“周扒皮”的标签!

    崇祯十六年五月初,一群乡绅纠集在一起,到淮安府衙门前闹事。

    殴打衙门差役,表示抗议。

    乡绅们要求停止创办淮安府造船局,让这些民工回归到他们乡绅那里。

    民工们很淳朴,也纷纷表示,他们不愿意回到乡绅手中被奴役,表示支持周鉴。

    乡绅老爷们派自家的奴才殴打民工。

    恰逢有的乡民在拜河神庙,有不识货的奴才竟然把河神庙给破坏了。

    周鉴看准时机,派锦衣卫秘密出手……

    一夜之间,几个带头闹事的乡绅老爷不见了,消失了,人间蒸发了!

    “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于是,这些老爷的家属们又到衙门里去报案,希望衙门派人寻找他们家的老爷。

    “大活人不见了!”衙门表示,见不到人没法立案。

    毕竟是大老爷们不见了,又不是妇女和孩童。

    难不成还有人贩子拐卖老头吗?说不定那些带头闹事的乡绅老爷顿悟之后出家修仙了呢!

    这就是衙门给出的解释,最终没能立案。

    此事之后,人们感觉诡异!

    再加上古代的人们比较迷信,周鉴利用自己的情报部门散布谣言。

    谎称:很多乡绅老爷不做善事,不体察乡民疾苦,触怒天威,被运河河神抓走了!

    不久,有人在运河岸上看到运河中飘着失踪的那几个乡绅地主老爷。

    一时间,那些闹事的乡绅们,一个个的都老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