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百二十章 风起

    毛易把清水县的所见所闻带回临江城后,惹得青州一众官员瞠目结舌。

    就算是言承海也不例外。

    他与杨玄辰时常会有书信来往,关于清水县的发展,他并不陌生。

    但是对于那些个敏感的数字,言承海也是头一次听闻。

    抛开为朝廷每年创收千万两白银的海盐外,他没想到杨玄辰竟然在农业上也有建树。

    大炎的水稻亩产基本在两百至三百斤,而他清水县的亩产达到了惊人的六百斤,而且说来年还会有突破。

    这要是推广到全国,其功劳言承海已经不敢想象了。

    “毛易,如今已是深秋,无法确认清水县稻田的真实情况。”

    “你是如何断言杨玄辰所言为真?”

    毛易向言承海行了一礼,沉声作答,“回言大人,此次清水县一行,下官曾亲自探访农人村落。”

    “那些农人皆是一口咬定亩产六百斤左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水稻田都有如此产量。”

    “按他们的意思,能高产的种子还不多,预计还需要一至两年的时间,才能覆盖所有的稻田。”

    听到这,言承海捋着胡子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释然的表情。

    如果四年时间就能把所有稻田的亩产提到六百斤,那就显得匪夷所思了。

    “毛易,你在青州主要负责的便是农事,杨玄辰那小子在这方便肯定骗不了你吧?”

    言承海的话使得毛易的脸上挂上了自信的微笑。

    “言大人,起初下官对杨大人的说辞是不太信任的。”

    “但是从清水县的粮仓存粮,还有农人家的余粮来粗略计算,亩产确实是提高了。”

    “而且有好多户农人家的余粮特别多,我特意看了看,都是新米。”

    “所以,下官相信清水县的稻田亩产六百斤绝不会是虚言!”

    听了毛易的话,言承海开怀大笑,“青州有此子实乃青州之幸,更是大炎之幸呐。”

    “毛易,可带回来种子?”

    “回言大人,下官临行之际,杨大人便给了下官许多种子,说是来年在临江城周边试种。”

    毛易拱手回了一句,接着说道:“杨大人不仅给了种子,还与下官说了许多注意事项。”

    “来年春耕直至秋收,下官必定竭尽全力督办试种之事。”

    言承海闻言道了一声好,又与其他几名外放考课的官员聊了几句便结束了会议。

    几日之后,青州的考课结果还没完全汇集完毕,但是关于清水县的种种已经在有心人的驱使下进入了上京城。

    不仅建文帝获得了第一手消息,连礼部尚书宋广新也得到了相关信息。

    上京城内城的一处茶楼包间,宋广新与吏部尚书张德彪还有御史台大夫孔令臣围坐而谈。

    “张大人,孔大人,青州那边的清水县可已知晓?”

    说话的是宋广新,一双蛇眼送两人身上扫过,嘴角的笑容不禁让张德彪和孔令臣一个激灵。

    两人皆是点了点头,张德彪说道:“陛下已经召我二人入过宫了。”

    “说是过完年让我二人派人去清水县复考。”

    孔令臣捋了捋胡子,嗤笑道:“此县县令想必是贪功冒进,连考课也敢弄虚作假。”

    “八千人的县城,四年还不到就成了十几万人的大县!”

    “而且还把稻田的亩产上报成六百斤!”

    “此等县令,不用陛下说,我御史台就会第一个去查。”

    “若是所言有虚,老夫定不会轻饶!”

    如果说张德彪的言辞是属于不偏不倚的话,那孔令臣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他和宋广新是穿一条裤子的。

    “晚辈早就听闻孔大人为人一身正气,秉公执法,最痛恨的就是那些个贪官污吏。”

    “要不是咱孔大人明察秋毫、英明神武,前几年那几个凉州的武官绝对会引起军中哗变。”

    “回头过了年,吏部绝对会配合御史台的工作,好好整治整治这个敢在考课上做文章的县令。”

    宋广新闻言脸上挂上了笑容,似乎很满意张德彪的说辞。

    这才聊没多久呢,他张德彪就选择站好了队伍,不愧是个八面玲珑的人。

    “两位大人,怎么聊着聊着就聊到公事了呢,宋某请二位来是品一品巫山阁新出的紫霄仙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