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405章 夺取绥芬河铁路桥

    在樱花帝国还没有被分裂成樱花国和扶桑国之前,樱花帝国的士兵就非常注重刺刀拼杀。

    在分裂成两个国家之后,由于樱花国长期被大夏封锁,导致物资资源十分缺乏,所以樱花国士兵,更加注重刺刀拼杀。

    可以说,单论拼杀技术,樱花国士兵足可以跟大夏士兵相媲美。

    这里需要说一下,相媲美,并不是说樱花国士兵比大夏强,而是指单轮拼杀,双方实力都差不多,可要是真的打起来,以命相搏的情况下,樱花国的士兵还是会惨败。

    至于原因嘛,那主要开是帝国士兵配备了大量的手枪和冲锋枪这样的近战武器。现在的大夏士兵,根本就不会轻易的跟敌人拼刺刀。

    毕竟能有用枪解决的,为什么还要用刺刀?

    帝国士兵配备的近战自动化武器,可以说当世第一,更何况,帝国士兵本身的拼刺刀技术也不弱。

    话再说回来,虽然樱花国士兵刺刀技术强悍,但是面对比他们高了一个半头的罗刹国士兵,他们瞬间就处于了下风。

    众所周知,罗刹帝国由于身处北地,是大陆最北面的帝国,那边的人天生都是人高马大,面对樱花国士兵,他们占据了天然的身高优势。

    但是在损失几千人之后,樱花国的士兵,也找到了对应的办法,那就是三到四个人,围攻一名罗刹帝国的士兵。

    这样做,大大提高了樱花国士兵的战斗力,可速度却慢下来不少。

    后面的李金基看到前方樱花国士兵在跟罗刹帝国血战,虽然稳住了战线,但是想要彻底拿下第三道防线,那也是不太现实的。

    并且,这个时候,罗刹帝国正源源不断的往第三道防线派遣援军,如果不能快速的占领或者是增派援兵,那么樱花国和扶桑国的士兵,被赶出第三道防线,那只是时间的问题。

    可现在看来,无论是樱花国还是扶桑国,他们应对罗刹国士兵,都比较艰难。所以在派遣两国士兵上去,也不过是徒增伤亡而已。

    并且,从开战以来,帝国士兵除了夺取米夏埃尔之外,就几乎没有参与到作战。

    没有经历过血战的士兵,永远不能称之为精锐。

    于是,李金基决心派遣帝国士兵充当援军,准备一举拿下第三道防线。

    想到这里,李金基派遣京营的一个师,前去增援。

    这不是李金基小家子气什么的,而是现在前线还有好几万樱花国士兵,再顶上去一个师,已经是极限了。毕竟第三道防线,就那么点宽度。

    派再多的人,也就只有那么多人能够与敌人交战。

    为了能够快速夺取第三道防线,进而对要塞主体实行攻击,李金基要求这个京营上去之后,先攻取要塞通往第三道防线的主要通道,也就是绥芬河上的铁路桥。

    这里就需要说一下双子城的地形了。在大夏这边,称呼这里为双子城或者是双城子,但是在罗刹帝国那边,却是称呼他为乌苏里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