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三百一十七章 投靠

    按说这点战功,根本不值得李鸿藻和翁同龢这么急忙忙的联袂进宫请见,只是两人都敏锐的看到了这封电报后面,隐藏着的更深的东西。

    这些年来,朝廷为了制衡北洋势力,在国库空虚的情况下,翁同龢掌握的户部,依然从手缝里挤银子,大力的培养非北洋的军力,尤其是旗人的军力。

    因为全国的旗兵,绿营,都已经烂到根子了,所以到了现在,在直隶和东北龙兴之地,也不过是练出了四支像样一点的练军。

    依克唐阿的靖边军,左宝贵的奉军,倭恒额的齐字军,丰升阿的吉林练军。

    结果只一趟朝鲜之行,就被北洋诸军联手坑死了丰升阿,左宝贵。

    之后吉林练军残部划归倭恒额,奉军则被隶属北洋的聂桂林,何长缨联手肢解侵吞。

    可以说消息传回国内,简直是满朝震惊。

    现在借着和东洋开战,李鸿章终于眼看就要倒台了。

    就连宋庆,也审时度势的选择了归顺。

    然而等李鸿章滚蛋之后,北洋水陆诸军怎么妥善处理,却成了摆在众人面前的一个难题。

    皇上对十年前主动率兵增援台湾,抗击法兰西舰队的聂士成,被誉为大清第一炮台的守将罗荣光,还有三战三捷现在应该是四战四捷的何长缨,都非常看重。

    尤其这个何长缨,皇上甚至有着当他未来的头号大将,来重点培养的想法。

    而这一切,前面有两个很难绕过去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不完美解决,皇上根本就不会大用他何长缨。

    第一是何长缨出自北洋,其次是他还是李鸿章的肥西老乡。

    本来这事儿只能先放着,解决之道似乎还没有任何头绪,不过今天援朝军居然和齐字军主动联军,让这两位大佬看到了破局的契机。

    要知道北洋有史以来,除非上面的明确命令,不算上次的奉军和援朝军联军伏击洞仙岭,何曾有一次下面的军队和别系的军队主动联军。

    这是不是说明何长缨这个小滑头也慢慢看清了形势,想脱离北洋,投靠朝廷?

    翁同龢的心里面那是一个爽啊。

    你李鸿章不是能耐么?想让何长缨当你大儿子的左膀右臂,你们李家继续把持北洋。

    现在老夫就要把你北洋的新兴将星拉进皇上的阵营,老家伙你一定会被气个半死吧?

    哈哈,辛辛苦苦一番计量,结果却给皇上做了嫁衣裳!

    “哦,不错,不错,旗开得胜;这个何长缨不负朕的重望。”

    光绪听了李鸿藻的奏报,微笑的点点头,有些迷茫的望着自己的这两个心腹老臣。

    他有些不明白相对于数万大军,这歼敌三十余骑,为什么要让这两个军机,总理衙门大臣,亲自来跑这一趟?

    对于自己的这个学生,翁同龢显然要比李鸿藻了解的更多,于是翁同龢就似乎很无意的点拨道:

    “皇上,这是从津门总督衙门转呈的电报;这次援朝军和齐字练军主动联军,积极主动的配合着寻求战机,实属难能可贵啊!”

    “电报”

    翁同龢的话儿还没说完,光绪的眼睛就亮了起来,这时他才听懂老师话里的含义何长缨要脱离北洋,投靠朝廷?

    这可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有了这员虎将,自己这一朝在未来的数十年里,就算有了一个震慑边夷的定海神针了!

    光绪兴奋接过李鸿藻毕恭毕敬的呈上来的电报,仔细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