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二部 凤仪天下 序章

    真想不到,这辈子还能带着你重回京城。”

    “这么些年没回来,京城都这么热闹了,想想当年带着你逃难受的那个罪,真是做梦也想不到这样的好日子。”

    “都是陛下的大恩德啊……”

    老人背着包袱,在吴京的街头,行走着,微笑着,声音带些激动地唠叨着。

    应当听他说话的少女,清秀明丽,粗衣布服,也掩不去青春最盛时的光辉。双眼闪亮地四下看着。

    那么大的城墙,那么好的屋子,这么宽敞的街道,街上来来去去,看得叫人眼晕的人流。

    街道上连绵无尽的店铺,各种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哪怕是最寻常的物件,都会有新奇的样式,小巧的点缀,让人爱不释手,叫人恨不得每个店铺都冲进去,逛了又逛,也舍不得离去。

    可吸引人的东西,又何止是店铺,来往行人漂亮的衣饰,看得北方乡下小地方来的土包子小丫头,一双眼睛根本不够用。

    热闹繁华处,卖艺人千奇百怪的本事,层出不穷的戏法,害得小姑娘每经过一处人们自然围成的看戏圈子,又是挤,又是跳,急得全身冒汗。

    “京城怎么这么大?”

    “天啊,这些人的衣服怎么是这么漂亮的?”

    “爷爷,我们以前真是住在这么好的地方吗?为要离开?”

    她没有细听老人的话,只是一迭声地问着,就连这询问,也只是表达激动的一种方法,她在那里蹦蹦跳跳地东走西望着,又哪里真会静下来等老人的回答。

    老人看着少女灵动的身姿,欣慰地笑起来。

    “傻丫头,当年到处战乱,越是京城,越是打得惨,打完了就抢,抢完了还烧,多少人的血都流成河了,你没看那些大屋子都是新的吗?当年的京城,可是几乎给人折腾成平地了。真没想到,才这么些年,就比过去还热闹了,我们又能过上安生好日子了,这全是托了陛下的福啊。”老人说到后来,甚至忍不住双手合什,念了一句佛,脸上颇有些虔诚之意。

    可提问的小姑娘,早就象穿花蝴蝶般,翩翩地飞远了。

    前方街口,正有许多人聚成圈子,里头传来鼓乐歌声,应和着四周人们的笑声,叫好声,喧闹声,议论声,响成一片,却是那露天的小戏台子在演戏呢。

    少女兴奋欢喜,满面笑容地飞跑过去了。

    老人在后方微微笑着,慢慢地跟进着。

    小丫头也可怜,在北方的穷乡下闷了十来年,仅有的消遣就是在各乡唱戏的草台班子,隔些日子来演几天,那地方,大家唯一的爱好,也就只能是看戏了。

    早该回来了,该让这小丫头开开眼界了。

    老人满心欣慰地想着,看着前方,戏台搭了一人来高,四下虽围了人,倒也不妨碍外围隔的远的人看个清楚。

    一男一女,在台上且舞且唱,争执纠缠

    “军爷做事理太差,不该调戏我们好人家。

    好人家歹人家,不该私自斜插海棠花。

    扭扭捏捏实可爱,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海棠花来海棠花,倒被军爷取笑咱。

    扭掉花环将它丢在地下,从今后不戴这朵海棠花……“

    只听一段,少女已忍不住拍手连连叫好。

    在京城,这种只够资格在街边搭台,露天唱戏的班子哪里谈得上好,也只有这乡下来的小姑娘拿着跟自己听过的草台班子相比,才觉得,这是好得不能再好了。

    这样拼命地大喊大叫,倒引得不少看戏的人侧目望来。

    少女是乡下姑娘,没有大户人家女儿的矜持规矩。且在乡下过于简单,没有太多束缚的环境中长大,自进京城以来,最初的怯场,忐忑,害羞,不安过去之后,乡下小姑娘的粗枝大叶劲一上来,看都新鲜,对着东西都爱惊叹一番,已经习惯了不少京城人异样的眼神,现在倒还比较镇定。只是讪讪地后退两步,又舍不得这好戏,努力忽视一堆人的眼神,把注意力集中在戏台上,听得两句。看台上,男子拿了海棠花要给女子戴上,女子羞避开来,那眼波动作,比之乡下草台班子胜出何止百倍,忍不住还是大声叫好。

    人群中已经有人低声议论,哪来的乡下人没见过大场面了。

    最靠近少女之处,却有人笑对身旁人说道:“不过是个俗烂故事,无聊戏文,不入流的戏子,还真有人这样喝采,可见再糟糕的东西,也照样有人会喜欢。”

    少女本是个戏迷,却是听不得这样的话,一时把乡下人对城里人,尤其是京城人仅有的敬畏也忘却了,怒而斥道:“谁说不好,明明角好,戏好,故事也好的。”

    她循声向身旁近处怒视。

    却见那边有三个人,跟她一样站在看戏人圈的外围。隐约好象有点印象,是她刚才第一次大声叫好时,从旁边经过,忽然间停下的。难道只是顺路经过,被她那一叫,给叫停了,多看了两眼,就忍不住多嘴议论了?

    少女努力地回忆着,努力瞪大眼睛,做据理力争状,以掩饰心中的忐忑。同时也在小心地打量对方。

    虽然在乡下她也是敢跟男人们打架的缺心眼傻丫头,但对京城里的人,多少还是有些陌生和畏惧的。

    三个男人啊,虽然穿的是很斯文的长衫,但看着就不象那些文弱的读书人。

    虽然少女其实也没见过几个读书人,但就是能隐隐感觉出不同来。

    尤其是当中那人,已经不年轻了,眉目英挺却掩不去岁月的沧桑,可不知为,就那么淡淡笑着说话,让人一眼看过去,便忘了去打量他身边,不过咫尺的另外两个人。

    少女没阅历,只是不自觉地望着,心里莫名地有些怯意,觉得有些不对,有些奇怪,浑然不懂更不知,这世间,确有那样的人。纵是千人万人中,一眼望去,看到了那个人,那旁边的千人万人,便没了颜色,失了存在,再不会叫人去注意了。

    那人也不过是随口同身旁人闲聊,出人意料地被这小丫头一顶,倒是一笑,信口问:“不过是一个男人调戏一个女人,一个女人选择了同一个男人苟合,这算好故事。”

    这样在大街上同一个少女以这般的言辞说话,无疑是很不合适的。

    但这乡下来的姑娘,没学过诗书礼仪,乡下穷地方,男人光着膀子干活,十岁的男孩子,光着腚乱跑,那都是常有的事。因此她倒没让这男子一句话吓跑,还是努力维护她喜欢的戏文,她喜欢的故事。

    “这是皇帝的故事啊,皇帝微服私访,碰上了美女的故事啊。”她用很夸张的语气,说着很认真的话,这么传奇,这么有趣的故事,怎么能有人说不好,这还有没有天理了。

    男子失笑:“抹去皇帝的身份,不过是一个纨绔子弟,不负责任地四下游乐,看到个美女就勾引调戏,一个女人知道一个陌生男子有钱有势,开口就讨好处,无媒苟合,这也算得好故事?”

    小丫头愣愣张开嘴,想了半天,想不出反驳的词,咬咬牙,再次强调重点:“可他是皇帝啊,这是皇帝的故事啊”

    皇帝的故事,这样的优点,还不足以掩盖掉那些问题吗?

    男子挑眉,看着对面不过两三步之遥的小姑娘。傻乎乎的乡下人,陈旧过时的布衣,但十分整洁干净。头上手上身上没有任何饰物,但青春的丽色还是让人眼前一亮。手上有长年干活留下来的痕迹,可也因此,显得年少而灵巧柔软的身体满是活力。

    他慢慢地笑起来:“是不是但凡是皇帝,不管做都是对的,好的,调戏勾引女人,是好的,强抢民女,也是好的,都是可以让后人编成戏文,唱风流段子的?”

    少女张口结舌,那是皇帝啊,皇帝怎么可能会有错呢?

    平民百姓对君王的崇拜,千万年来,深深扎根在血脉中,灵魂里,就算是史册历历,暴君昏君的数量远胜于明君,但不管是儒生文人,还是一字不识的庄稼汉,不管是正史野史,还是戏文评书,基本上不会有太多正面指责君王的言辞,再昏庸再残暴的政令,那背后肯定是奸臣奸妃这类家伙使的坏,皇帝除了耳根子软点,大部份时候还是英明的。

    即使是改朝换代,新朝修旧朝史书时,再怎么抹黑旧朝,对于旧朝群王们,也不会过多贬低。

    但凡是皇帝,总会致力于保证皇帝这个身份超然于一切世俗的礼法,道德,规矩,律条甚至是非之上。

    而这一点也早已被老百姓接受了。

    皇帝怎么会有错呢,天下所有的人,所有的物,都是皇帝的,皇帝在民间大量选美,都是合理合法合乎规矩,没有人能说不对的,那看到一个美丽的女子,不管是调戏也罢,强抢也好,自然也就没不对了。

    乡下小姑娘说不出有条理的话,但也隐隐觉得,真要硬咬皇帝肯定没错,又莫名有些心虚。愣了半天,才呐呐道:“别的皇帝我不知道,我们大吴的皇上是肯定没错的。爷爷说了,皇上是最好的,我们能过好日子,都是托皇上的福……”一边说,一边用力点点头,她重新恢复了信心“皇上是一定没有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