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84章 环保~是个好东西!

  再往大了说,就是“星球改造”。

  直接把一颗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改造成“第二地球”。

  要说生态圈什么的,人类以前还真搞过。

  就在自由联邦。

  在实现人类首次登月以后,人们便开始幻想太空旅行和太空移民,在这种情况下,自由联邦科学家便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如果我们能模拟出人类需要的生活环境,那么就可以在外太空“克隆”一个地球!”

  这种疯狂的想法一经问世,便引起了一位富豪的兴趣,他就是当时大名鼎鼎的石油大王——爱德华-P-巴斯。

  于是这位富豪便斥巨资,准备在自由联邦亚利桑那州的沙漠里建造一个“克隆地球”,并将其命名为“生态圈2号”。

  为什么不是生物圈1号呢?

  那是因为1号生态圈就是地球这个超级巨大的生态圈,所以那个小小的、位于地球上、在一个沙漠里的生态圈就只能叫2号。

  “生物圈2号”总共耗资约1.5亿联邦币。

  还是30多年前的联邦币。

  它的主要建筑材料为白漆钢梁和密封玻璃,建筑的总占地面积为1.2万平方米,总容量高达14.1万立方米。

  虽然有些人用白色的宫殿来形容它,但它实际看起来更像是一座温室大棚。

  在建筑内部的设计,模拟了地球的常见生态环境,有海洋、雨林、沙漠、草原和平原等等,还有两个人工生物群落——农业区和居住区。

  当然,为了尽可能地模拟自然环境,“生物圈2号”内部有着多达4000种的物种。

  这些物种也都来自世界各地,其中动植物就有约3000种,其余的1000种都为微生物。

  这个理想中的“温室地球”建成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进行第一轮实验,可这第一轮实验却远没想象中的那样简单。

  “生态圈2号”建成的第一年,第一次实验正式开始。

  首次入住的是8名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是相当厉害的,同时也认为,凭他们的知识,完全能够在这种环境中生存。

  在“生态圈2号”里生活,不能依靠一切外来的物体,水和食物都需要自给自足。

  不过这对于刚入住的人来说完全不是问题,因为“生态圈2号”不仅有充足的食物,而且还有肉类的家禽,生活一点都不比外界差。

  供电方面设计的有太阳能板,水源方面也有完备的水循环系统。

  甚至在这里你可以想看电视就看电视,想打电话就打电话,只要不出去什么都好说,不过这些也是在完成每日工作的前提下才能享受的,因为他们每天都要对生态圈里的各项数据进行监测。

  刚开始,生态圈里的生活就和外面没什么两样,但是在两个月却出了一点问题。

  因为入住的8位科学家缺乏农作的知识和经验,导致农作物的产量越来越低,使得他们的食物不是很充足。

  这让那8名科学家不仅吃不饱肚子,而且每天还要工作,使得他们的精神状态非常的不好。

  不过随着他们慢慢掌握了一些农作知识,才使粮食问题得到了缓解,只是随后出现的新问题,却是直接威胁到他们的生命。

  粮食危机缓解之后,8位科学家又如往常一样继续在生态圈里生活,可是好景不长,负责检测氧气质量的科学发现生态圈的氧气指数非常的不稳定。

  起初他们以为是模拟环境不够稳定导致的,但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科学家们惊人地发现生态圈里的氧气正在以每月0.5%的速度往下降。

  氧气含量最低降至了14%左右。

  这是什么概念?

  这么低的含氧量,就如同站在了空气稀薄的山顶一样。

  这让科学家们苦不堪言,甚至有人还出现了高原反应。

  无奈之下,他们只好要求外部对生态圈进行充氧。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部供氧也没用了,不仅大量的植物死亡,而且河水也变质了。

  第一次实验就在两年后宣布失败。

  可是自由联邦科学家不明白,为什么好端端的氧气会消失?

  最开始,科学家们认为是土壤里的微生物在作祟,他们取了土壤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土壤中的微生物确实要比正常的多。

  那会不会就是这些微生物把氧气消耗了呢?

  很快科学家就发现,如果微生物消耗了氧气,那么二氧化碳含量也会增多,可事实上二氧化碳含量并没有增多,这就奇了怪了。

  不过很快,科学家们就找到了这次消耗氧气的元凶,就是暴露在生态环境中的混凝土。

  根据对混凝土两面进行采样研究,在生态圈内侧的混凝土碳酸钙含量比外侧足足高了10倍以上。

  氧气问题被发现后,自由联邦又进行了第二次实验,这次实验还特意挑选了一名有着丰富农作经验的科学家。

  但是仅仅只经过6个月,实验就又一次宣告失败。

  这次是因为物种多样性相对单一,缺少足够的分解者作用,导致多数动植物无法正常生长或生殖,其灭绝的速度比预期的还要快。

  另外还有降雨失控、多数动物灭绝、为植物传播花粉的昆虫全部死亡、还有黑蚂蚁爬满建筑物等也是生物圈二号失败的原因。

  不过这次的实验虽然失败了,但是也算是给人类的后期类似实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那就是要想搞生态圈,要么把场地搞得巨大无比,让足够多的生物参与,要么就别想靠自循环,还得用大量的能量硬顶起来。

  就像实用科技现在跟国家合作的项目。

  小型生态圈没什么难度,只要解决了能量供应问题,随时可以造起来。

  顶多就是研发一些生命力强悍和容易生存的植被。

  当初繁星第一次使用嫦娥五号搞回来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月壤,然后知道了“月壤无法种地”的噩耗。

  但是现在的月球前哨站里,航天员们就用月壤种了不少植物。

  当然,这里的重点不是月壤,毕竟水培也能生长植物,重点是实用科技的超级营养液。

  有了这种营养液,再加上一些特殊的植物,实用科技可以让沙漠变成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