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12、秘辛(修)

    魏禹瞧着席间的新朋故友,笑道:“诸位也该像我一样,跟这位杨评事学学,官位靠着福王府得来,前程也得绑在他人身上。”

    “逢年过节一车车的礼物往福王府送,每每赶上定王妃生辰,天南海北地淘了重礼奉上……哦,对了,还得拉得下脸,认福王那只熊狮犬当大侄子。”

    众人毫不客气地笑出声。

    柴蓝蓝脆声道:“我可听李木槿说过,她家熊熊子不愿认什么叔叔哥哥的,巴结的太多,认不过来!”

    杨淮恼羞成怒,“来人!”

    顷刻间冲出一帮狗腿子。

    唰的一声,柴阳的青芒剑冲出剑鞘。其余诸人也纷纷起身,将小娘子们护在身后。

    剑拔弩张之际,有人匆匆跑来,在杨淮耳边说了什么。杨淮面色变了两变,恶声恶气地放了几句狠话,转身离去。

    将杨淮叫走的人是他的生母,郑氏,出自清源郑家。

    郑家为大业榜上有名的“五姓七家”之一,能人辈出,颇负盛名,最为人称道的是一条族规——

    “男不娶庶族,女不嫁皇族。”

    当年太后欲为今上求娶郑家的女儿为正妃,郑家家主宁可将其嫁与范阳崔氏一个八品小吏,也不愿许今上。

    郑氏自小受着家族熏陶,行事谨慎,颇有城府。她在阁楼上瞧见杨淮跟人起冲突,这才派人把他叫回来。

    杨淮一脸不服气:“那姓魏的不过一个无门势的破落户,有什么脸攀附皇家?就是看不惯他那副自认清高的模样!”

    郑氏呷了口茶,没接他的话,转而说起了另一件事:“你近来调派了不少人手,在查兮娘?”

    杨淮并不奇怪郑氏的耳目,坦白道:“那蠢货,居然说什么是姑母的亲生女儿,怕不是得了什么癔症。”

    郑氏手一顿,“是她亲口说的?”

    杨淮点点头,“母亲,难不成那丫头的身世当真有文章?”

    “什么都没有。”郑氏显然不想多说。

    杨淮不死心,“母亲,您就告诉我吧,省得我出去查,反倒惊动了父亲。您也不想让我再被父亲骂吧?”

    郑氏太了解这个儿子了,从小被婆母溺爱,养得不学无术,偏偏又一肚子旁门左道,和他兄长简直不像一个娘胎里爬出来的。

    ——杨淮的兄长就是李玺的大姐夫、长安第一美男,杨豫。

    她深知,倘若不跟杨淮说透了,他必不会死心,为了不让他继续惹事生非,只得将实情合盘托出。

    杨兮兮不可能是杨氏的女儿。

    当年,郑氏亲眼看着杨兮兮从外室肚子里生出来。依着杨家的意思,若是个男娃就接回去,女娃便让那歌妓随意养着。

    直到杨兮兮长到三岁,那歌妓突然生急症死了,杨家上一代主母这才发了话,把她接回杨家。

    恰逢那一年,定王妃杨氏回娘家省亲,不知是何缘故,竟认定杨兮兮是她的骨肉,要接回福王府抚养。

    杨家主母看到背后的巨大利益,顺水推舟,还暗地里提供了一些极有说服力的“证据”,让定王妃更加深信不疑。

    这些年,凭着这层牵绊,杨家没少从定王妃身上捞好处。

    杨淮听完,脑袋里一串问号:“姑母为何会丢掉一个孩子?”

    “是你祖母说的,似乎杨氏在生福王的时候先出来一个女婴,定王府以其不祥为由送走了。那两年定王妃发了疯似的找,直到瞧见兮娘。”

    “为何认定是她?”

    “似乎是因为兮娘身上的胎记……说来也怪,兮娘这些年倒是越长越像定王妃,难怪一直没露馅。”

    “不对呀,杨兮兮可比李玺大一岁,姑母怎会认定他们是双胞胎?”

    “年纪又不是死的,况且也只差一岁。当初兮娘跟着她那歌妓娘讨生活,三岁的娃娃,瞧着比两岁的小福王还瘦。”

    杨淮还是难以置信:“这么大的事,竟然一点风声都没有。”

    “你既知道事情大,就把嘴闭紧了,一丝一毫都不能往外说。此事除了你父亲,只有你已经过世的祖母知道。若非兮娘是我看着出生的,一准儿连我也要瞒着。”

    杨淮不解:“祖母可是姑母的亲娘,为何这般诓她?”

    郑氏轻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讥讽:“还能为什么?为了杨家呗!”

    或者说,为了利益。不然,当初也不会把杨氏嫁给定王,杨家人可是满心盼着她当皇后的。

    郑氏沉声叮嘱:“把这件事告诉你,是为了警告你,千万别再搞小动作,免得让定王妃察觉,届时,她势必会把满腔怒火报复到杨氏一门。”

    杨淮嘴上应承着,心思却活泛起来。

    杨兮兮姓李还是姓杨不重要,重要的是,定王妃认为她姓李,那么,她就有利用价值。

    杨淮想对付魏禹,杨兮兮想对付李木槿,两个人一拍即合,很快勾结到一起。

    眼下,就有一个极好的机会——

    长安城一年一度的皇室马球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