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百七十六章 优劣

    东亚的大战对欧洲产生影响是巨大的,英法再东亚战争中受到重创并受到严重的牵制,使得巴尔干冲突中同盟国反客为主,变得更加强势,尽管巴尔干各国仍然蛇鼠两端,但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却已经有明显的加入同盟国的倾向。

    在经济上,英法的工业在中国西南打压下彻底失去东亚市场,使得原本经济危机时期的经济更加恶劣;而德奥却迅速抢占其空白市场的大部分蛋糕,迅速摆脱经济危机,获得巨大的发展,甚至在中国取得大量的中短期工程合同,经济蓬勃发展。经济的发展,财政的宽裕,让同盟国投入更多资金扩充军备,实力更加强大,人们生活好转,政府向心力也极大提高,同盟国处于一个良性循环,而英法却陷入恶性循环,双方的实力对比产生此消彼长的状态。

    法国直接面对德国的巨大压力,感受尤为清晰,对于无缘无故卷入这场战争,法国各方势力团体无不强烈的反对。

    激进共和派集团领袖乔治·克列孟梭直接抨击当局:“...在错误的时间进行一场错误的战争...使得德国人利用中国人的力在消耗我们协约国的力量,同时中国也借这个机会迅速壮大自己的力量,造成现在恶劣的局面。结束战争吧,德国人已经把大炮架在我们的家门口了...。”他不仅是参议员,而且1906年担任内政部长,同年继任总理(直至1909年)。在法国政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法国总参谋长霞飞也强烈的表示:“...我们的战争储备被不断消耗,而德国人却在不断的制造大炮和炮弹。如果这种情况再持续两年,那么德国进攻的时候,我们将完全没有还手能力...。”同时还毫不客气的指出“远隔万里去东方和一个拥有百万精锐部队的强大军事集团作战,这简直是一个不可理喻的疯子的行为。”可想而知法国军方的态度。这种表态也表明了军方的看法,如果不是军方看不到一丝胜利的希望,是绝对不会发表出这种极度讽刺意味的言论。

    法国当局自然也明白不能再继续下去,原本卷入战争的目的是因为中国本就软弱可欺,以为胜利唾手可得,可以从中捞取利益,增加执政本钱。可是谁也料不到踢到了铁板,芝麻没捡到,结果丢了西瓜。

    法国高层都很清楚,以中国西南的强硬,他们所谓的远东利益是完全没有希望保住了。战争需要尽快结束,可这么大的损失也需要有人来背黑锅,而背黑锅的无疑是法国当局总统和总理。

    “...我们已经不可能再击败中国人,国会已经不会在拨款一个法郎,军方也不会再派一个兵去远东...。”

    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在首相官邸会议中复述法国外交大使的通知,这让英国首相赫伯特·阿斯奎斯,海军大臣丘吉尔,陆军大臣海格以及财政大臣大卫劳合乔治脸色都异常难看。

    贝尔福叹息道:“法国人说,如果帝国反对,他们将单方面和中国人和谈,因为他们不希望法国今后由德国人统治。”

    赫伯特虽然很愤怒,可是也明白法国人面临德国的压力,战争演变到现在的局面是谁也没有料到的。他望着海格道:“海格爵士,您对这场战争有什么看法吗?”

    海格是英国鹰派代表,可是在这个时刻他毫不犹豫地道:“法国人说得很对,这是在错误的时间进行的一场错误的战争。我非常遗憾,除非帝国不理会欧洲的变局,全力对付中国人,否则我看不到胜利的希望。”

    赫伯特望向丘吉尔,在他目光注视下,丘吉尔艰难地道:“中国人的潜艇对帝国的制海权产生巨大的威胁,如果不能接触中国人潜艇的威胁,远洋作战的后勤无法得到保障。我非常遗憾,虽然我很想消灭该死的中国人,可是我必须说,结束吧。等我们找到对付中国人潜艇的办法和足够了解神秘可怕的东方兵法之后,再去解决东方的问题,帝国目前的重心在欧洲。”

    大卫劳合乔治叹息道:“这种情形下结束战争,帝国也许会失去整个东亚利益。以中国西南领袖王猛和外交负责人周铁成的强硬,我想外交部的谈判也将是非常的艰难。而且中国人在全力打压日本,如果帝国不放弃对日本的同盟,以他们目前这么巨大的优势情形下,极可能再次拒绝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