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33章 闲话

    齐三嫂与以前可大不一样了。

    齐三哥是两个村唯一会瓦匠手艺的,江云川和陶茹那边两处盖房找得都是齐三哥。

    现在两位老教授来,也有很多建设用工之处,齐三哥俨然已经成为主力选手。

    每回干活回来,交给齐三嫂的钱也多,家里三个孩子明显吃得更好,都窜了个子,最小的那个小娃儿也眼瞧着就胖了起来。

    这会儿,齐三嫂也不再成天跟人闲话。

    男人在村里帮人盖房,那跟在公社出苦力是不一样的。

    这里受得辛苦,就在齐三嫂的眼皮子底下,她哪能不心疼自家汉子?

    于是,也勤快了起来。

    带着三个孩子,操持着家务,还跟着村里一些妇女们一起下地干活。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跟着这些勤劳上进的女人们聚在一起,齐三嫂整个人都跟之前不同。

    大队长的媳妇郑林花在妇女会上,点名表扬过她好几回。

    有几个过去和齐三嫂她们混在一起,颇有好吃懒做的舌妇们,心里觉得齐三嫂都能改成这个样子,哪她们有什么不能做的呢?

    于是,小溪村里呈现了新气象,有好多过去表现不大好的妇女们,都开始发愤上进,凑在一起也是议论着,怎么更快的完成生产任务?怎么给家里在外劳作的男人们多做几件衣裳?怎么研究两样拿手菜孝敬一下老人?

    这些也可以说,是齐三嫂转变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了。

    因此,这会儿,她听那俩女知青这样说话,心里都只是嘲笑。

    光在这里动嘴皮子,说些嫉妒的话有啥用呢?

    有这个工夫,还不如起身把知青点打扫打扫,帮着把水缸挑满,把柴禾劈了,多少干点活,也能讨好一下同在知青点的知青们。

    这些事,齐三嫂原本不懂,都是她男人教得。

    她照着做了之后,就觉得大伙看她的眼神都变了。

    她是亲身经历,得出的结论,想要别人看重自己,那得自己去努力。

    不过,齐三嫂想了想,这两个小年轻成天在这里嘀嘀咕咕,说不准哪天又要搞什么找人举报之类的事情来了。

    这就叫癞蛤蟆趴脚面上,不咬人也膈应人啊。

    还是得跟她家男人说说,提醒江云川两口子一声。

    此时,江云川家刚刚开席不久。

    自从两位老教授来了,每天工作都排到很晚。

    两个六七十岁的老人,工作起来的干劲,一点不比年轻人差,说是废寝忘食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