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49章 别以为自己有多重要

    院子门关上了,周高氏赶紧跑出来问∶"秋萍,怎么样啊

    可怜她女儿刚发过高烧,连路都走不动,还要这么奔波。

    这些人怎么能这么坏

    周秋萍强撑着的一股劲已经散了,直接一屁股坐在凳子上,有气无力地安慰阿妈∶"没事,警察说他起码得坐几年牢。

    周高氏捂着胸口,恨恨发声∶"就该这样,他就该坐一辈子的大牢

    她赶紧张罗,"睡觉吧,你俩都赶紧休息吧,时候不早了,明天还有一堆事忙

    周秋萍点头∶"那我过去睡觉了。

    她开了房门准备进屋时,余成喊住了她,轻声询问∶"到底怎么回事

    周秋萍满脸茫然∶"什么怎么回事

    "就是你掉进水里。

    周秋萍皱着眉毛∶"我也说不清楚,我掉进水里压根就看不清楚人了。我感觉的确有人拽着我,但我以为那是水猴子。

    所谓的水猴子是本地的一种迷信说法,类似于水鬼的存在。诡异之处在于,很多落水的人都说自己是被水猴子拽着的,但谁也没留下水猴子的具体影像资料。

    不过水猴子之说,在本地很有市场。大家甚至不认为这是封建迷信,而真相信的确有这么一种动物存在。

    余成深深地看了她一眼,安慰她道∶"是她想杀你,她先动的手。

    周秋萍满脸愤怒∶"所以我一定会告她,只要她露面,我就送她去蹲大牢。让她和她儿子作伴去。她这种人啊,要真淹死了都是便宜她,她就应该不得好死

    余成暗自猜测,秋萍肯定在冯家遭了很多罪,否则不会这么恨一个人。

    他放软了声音安抚她∶"没事了,早点睡吧,明天还要忙年夜饭呢。

    周秋萍烦躁∶"真不想在这里过年,姓马的一家肯定会过来找事的。

    周秋萍摇头叹气∶"算了吧,要是这么早就回去,肯定一堆人问东问西的,更烦。

    她关了房门躺回床上,眼睛看着天花板。

    她一点儿都不担心冯老太的尸体如果被人发现了会怎么样。

    首先198.9年没有什么人口信息库,搞不清楚身份的尸体实在太多了。警方也没精力一个个不停地查询。尤其尸体是顺着水流飘过来的,途经的范围太广,想要筛查都艰难。

    再一个,就是尸体真被发现了也确定了身份又怎么样?谁知道她是怎么落水的。失足落水淹死太正常不过了,根本没啥好稀奇的,都不值得警察特别关注。

    如果家属在意,追着警察一定要调查清楚,说不定还能掀起点波澜。

    但如果家属都不愿意这时候大张旗鼓呢?那就是悄无声息地死去吧。

    上辈子冯大壮干过一件相当让人无语的事。他在冯老太死后并没有注销对方的户口,反而假装冯老太还活着,继续从工厂领抚恤金。

    这事持续了好几年。

    后来还是周秋萍回老家力事,才无意间撞破这件事。

    最神奇的是镇政府的人早就知道冯老太死了,结果冯大壮不过去销户,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就当这事没发生,由着对方去,也真是够够的。

    现在,冯家走了背运,花了不少冕枉钱。如果冯老太死了的事情闹大了,那就意味着抚恤金也会跟着泡汤。

    为了每个月固定的收入,说不定第一个不愿意承认冯老太已经死了的人就是她儿子。

    她以为她有多重要吗

    冯家男人的基因里就流淌着自私的血。

    亲妈又怎样?只要影响到自己利益,那就是狗屁。

    周秋萍闭上眼睛,开始酝酿睡意。

    她有什么好睡不着的,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她做什么了

    她不过是在面对敌人的屠刀时,没有乖乖的当绵羊,等着对方砍死自己。

    她不过是看着凶手淹没在河中,只顾自己逃生,没有圣母光环笼罩大地,以德报怨主动舍身忘死地去救对方。

    因为她是个正常人,她脑子没病。

    周秋萍问心无愧,可这并不妨碍她后半夜又发起了高烧。

    也许是她的病本来就没好,也许是大晚上的又跟着出去吹了趟冷风,来回忙碌耗费了太多精神,身体打不住了,再度病倒。反正,等到早上两个丫头跑去找妈妈吃早饭时,周秋萍已经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余成一大早就起来帮忙贴春联贴门楹,忙得不亦乐平。他和周高氏有默契,谁也没提他该不该在周家过年的事。

    看到两个丫头泪汪汪地跑出来,嘴里喊着∶"妈妈生病了。",余成赶紧擦擦手,想进去看情况又担心不合适,只好站在房门口问∶"秋萍你怎么样了

    周秋萍想说自己没事。不过是受凉发烧而已,能有什么大事。可她嗓子疼啊,嗓子里烧着一团火,她什么声音都发不出来。

    还是周高氏进屋看女儿的动静,顿时吓了一跳∶"乖乖,你咋烧成这样了?昨晚上不是好了吗

    她张罗着赶紧去找村里的赤脚医生。

    余成可不敢相信三个月速成班出来的赤脚大夫,赶紧拿退烧药让周秋萍吃。

    周秋萍烧的迷迷糊糊的,被人扶着抬起头喂药。她本以为是阿妈呢,看到抓着勺子往自己嘴里喂水的手不对,才反应过来是余成。

    喂药的人解释∶"你妈去找大夫了。我估摸着她也没啥好药,你先把这药吃了吧,县医院的药应该还行。

    周秋萍想说不用这么夸张,感冒发烧喝点红糖姜水,好好睡一觉就行了。她听过健康讲座,说感冒是病毒引起的,药物其实没多大作用。你治疗也是7天好,不打针不吃药也是7天好。药物的作用最多就是缓解症状而已。

    可她啥都说不出来,只能老老实实吃药。因为嗓子疼,吞咽都艰难。

    药喝完了,她躺回床上继续睡,好不容易有点要睡着的意思了,房间里又响起嘈杂的脚步声,然后是人的惊叹∶"哎呦,咋又烧成这样了

    接下来,屋里的煤炉又烧起来了,明显变热了。然后周秋萍的衣服被扒了下来,赤脚大夫春英嫂嫂在她背上抹了点油,然后拿了牛角梳给她刮痧。

    周秋萍感觉整个人都沉重的不行,以至于刮痧的时候她也意识不到痛。刮完痧又扎银针,拔火罐。拔罐的时候,她倒感觉有点热,扎银针则没有任何意识。

    一通倒腾之后,周秋萍还是晕晕乎乎的,也说不上自己是好还是不好。反正被子重新盖在了她身上,她又被塞回被窝,好好睡觉。

    这一次中西医结合,物理和药物疗法同时上阵,到底谁起了作用就更说不清了。反正到了下午吃年夜饭的时候,周秋萍额头上的热度退了不少,她甚至能挣扎着起身下床吃东西了。

    周高氏倒希望她继续在床上躺着,可她躺的时间实在太长了,浑身不舒服,她倒更愿意起来走动走动,说不定动一动还能舒坦些。

    余成赞同她的想法∶"多动动好,人才有精神。

    要不是周秋萍看上去实在太虚弱,他还想让她打趟军体拳呢。反正他着凉鼻子不通时,一趟军体拳下来,身上热乎乎的,再喝一碗大米粥,浑身舒坦。

    周秋萍的身体比不上他瓷实,还打拳呢,她最多只能捧这碗鸡汤,坐在灶膛门口,一口口喝鸡汤。

    这不合规矩。哪有年夜饭不上桌吃,还缩在厨房里的道理。只限在周高氏也不在意这些了,人舒坦就行。

    坐在灶堂门口挺好的,暖和,人发烧不就是身上作冷吗。烤烤火,人还舒服些。

    青青和星星给老祖宗磕过了头,也跑到妈妈身边,坐到小板凳上,认认真真地吃饭。

    今天有好多好吃的,有鸭鸭,有鱼丸丸,还有肉肉和蛋蛋。就是妈妈好可怜,妈妈什么都不能吃,妈妈只能喝汤。

    周秋萍嗓子还疼,咽汤时都有些艰难,说话就更不容易了∶"所以你们要好好锻炼身体,这样才不容易生病。

    余成听不下去,直接打断了她∶"你少说两句吧。你等着,我把脚炉拿过来。

    所谓的脚炉是农村老太太用来取暖的工具。一个铜炉子,里面放满粗糠,拿稻草引火,粗糠慢慢地烧,烟雾一点点的透过孔隙露出来,带着热气,脚踩上去,热气上透,整个人也就暖和起来了。

    周秋萍没拒绝,她身上到现在也热不起来,多烤烤火,,早点暖和,早点少受罪。

    周高氏看女儿喝了撇掉油的鸡汤没吐,张罗着又下了碗面条。结果周秋萍吃了两口就吃不下去了,反倒是小星星觉得面条香,一口气干掉了一大碗,吓得奶奶赶紧把她抱在怀里揉肚子,生怕她积信。

    外面炮仗爆竹声不断,余成也出去点炮仗。

    青青和星星明明害怕,可小孩子的毛病就是越怕越好奇,忍不住跑过去捂着耳朵看点炮仗。

    余成叮嘱小姐俩∶"不许靠过来,就在这里看着。

    星星急得要命∶"爸爸快点

    余成笑容满面∶"好嘞,保准点个最大的,24响好不好

    青青都顾不上纠正妹妹是干爸,高兴地拍手∶"爸爸,快点快点。

    周高氏看着那一大两小的背影,露出了满足的笑。

    当爹妈的图什么呀?不就是儿孙满堂,子女生活幸福嘛

    看看这小余,有样子,真蛮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