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56、另外拜山头

    好在飞机的速度的确快,从海城到武汉坐火车要十几个小时,飞机只需要零头。

    他们抵达海城机场之后,甚至还来得及赶去银行。

    可惜这回他们的好运气到了头。柜员看着136万的国库券,只扒拉出一部分:“这些能卖,这些不能。”

    周秋萍皱眉:“为什么?”

    柜员看都不看她,言简意赅四个字:“国家规定。”

    “国家什么规定?”

    “目前允许上市的就是1985年和1986年的国库券,你这1987年发行的当然不行,得等国家新政策出来。你卖不卖?”

    周秋萍这才反应过来她晕头了。

    之前她在宁安县银行兑换的大额国库券是信用社和农行的存货。大概是地区摊派任务的差别,换到手的基本上以1986年的国库券为主,还有一部分是1985年的。于是歪打正着,反而符合了国家规定。

    她暗自懊恼却也不纠结,直接招呼余成:“算了,换一家银行吧,又不是只有他家能换。本来还想把钱直接存在他家呢,何必呢!”

    听说她愿意存款,柜员有些意动,却依然坚持说银行得按规矩办事,1987年的国库券必须得剔出去。双方你来我往半天,柜员表示要全收的话自己得跟领导汇报,领导开会去了,明天才能到。

    “太多了,又到这个时候,要不你们明天过来看看?估计到时候得贴现才能兑。”

    什么叫做贴现?这是1985年国家为了缓解国库券“死钱”矛盾而推出的政策。步骤复杂不说,认购者不仅拿不到利息,还要倒贴钱。100元面值的国库券贴完现之后能拿到手的差不多只有70元。

    这几年国库券搞得老百姓天怒人怨的,当真不是没有原因。

    周秋萍和余成当然不同意贴现,千里买卖只为钱,赔本买卖他们疯了才做。

    话不投机半句多,他们也不为难柜员小姐姐了,直接抬脚走人。

    出了银行门,周秋萍就调整方向:“去证券公司吧。”

    出手大额国库券,不能光指望银行,还得找证券公司。

    余成惊讶:“证券公司?”

    这对他来说,是个崭新的名字。

    倒不是没听说过,而是感觉那不是国外的东西吗?

    周秋萍笑了笑:“国内已经有了,就在海城。它们也收购国库券。现在海城可以合法经营国库券的网点只有5家。之前我们去的银行,其实是他们的代理机构。”

    “公司在哪儿?”

    余成已经渐渐习惯于她和身份极为不相符的见识,他甚至没有问她,你怎么知道?

    术业有专攻。人家能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攒下40万的国库券,自然有人家的能耐。

    然而周秋萍的能耐有限,最起码的,她根本不知道现在海城的证券公司大门朝哪个方向开。

    但没关系,谁不是鼻子底下一张嘴,他们可以问人。

    两人抬脚往前走,还没来得及找人询问,居然有个小伙子直接撞上来,神秘兮兮地问:“外汇券有伐?国库券有伐?外烟要伐?”

    周秋萍瞬间有种在看海派清口的感觉。她一时间特别想笑。

    那年轻人眼睛瞪得溜圆,又重复了一遍:“外汇券有伐?国库券有伐?外烟要伐?”

    刚好这时招手停的出租车停了下来,他们赶紧绕过人,直接上车:“去来朝证券。”

    出租车司机看那年轻人的模样,哈哈大笑:“这打桩模子可真会找生意哦。”

    余成茫然:“打桩模子?”

    他感觉自己才是那位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

    司机眉飞色舞起来,十分乐意为乘客答疑解惑:“看到前面倒扣的那个箩筐吗?”

    余成眼神好,瞧得清清楚楚。前面的落石口的确倒扣着个箩筐,上面还贴了不少外烟的烟壳。还有一张纸大喇喇地写着:“兑换外汇券、国库券、汽油票等票证”。

    “站在旁边的,就是打桩模子。你们不要小看他们,他们一天成交一笔买卖,挣个10块钱的话,一个月就足足有300块哩!现在谁能拿到每个月100块钱的工资,那都叫人眼红。”司机笑嘻嘻的,“你们去来朝证券,你们还不晓得打桩模子?不是天天和他们打交道的吗?”

    周秋萍说的跟真的一样:“他退伍了,我大学毕业,我俩都要找工作。听说来朝证券工资高,我俩去碰碰

    运气。”

    司机笑呵呵的:“那你们能跑不?”

    “啊?”

    司机神秘地眨眨眼睛,含糊其辞:“他们公司的员工要特别能跑。”

    周秋萍故意逗闷子:“他们不是证券公司吗?又不是体育公司。”

    司机笑呵呵的,没有再接话。

    车子停在公司门口,司机随口报车费:“五十块。”

    余成吓了一跳,这抢劫啊,张嘴就是五十块。

    周秋萍没瞧见计价器,也不讨价还加,直接数给他两张十块钱的钞票,笑眯眯道:“谢谢大哥啊,我们还没找到工作呢。”

    司机想拉下脸,外面拦车的新客人却急着上车,他只好悻悻地收下钱,骂了一句不知道是穷鬼还是瘪三之类的,就气呼呼地收下钱。

    余成想跟对方掰扯清楚,周秋萍赶紧拉他下车:“行了,别节外生枝。咱们要去证券公司,你看都几点了。”

    花了大价钱还平白挨骂的兵哥哥只能忍气吞声地下车,倒想起来刚才司机没回答的问题:“他们公司的人为什么能跑啊?”

    “因为要在全国各处收购国库券收购。”周秋萍叹气,“你们假如想把这个当成事业搞,就必须得扩大规模。光靠我们两个人肯定不行。我说的设点的事,你们得尽快排上日程。”

    两人正说话,一辆面包车停到了楼房门前。然后车上人抬着两个大麻袋下来。那麻袋塞的叫一个满,简直叫人怀疑它的口袋是怎么扎上去的。

    余成福至心灵:“看来他们公司的员工不仅能跑,还要有力气扛。”

    瞧瞧面前这几个,白斩鸡似的。一个麻袋两个人抬,还气喘吁吁,中途甚至砸在地上,里面的国库券散了一地。有5块的,有10块的,零零散散,各种面额年份的大杂烩,简直可以开一个国库券的展览会。几人慌慌张张,赶紧上前去捡。

    余成想帮忙,周秋萍示意他老实待着,看好他们的家当。她自己过去帮忙捡,开门见山地问:“你们公司收不收国库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