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我不会上当,决不会说出故事发生的年代。

    因为一说年代,就一定会有一批奇怪的人介入,指手划脚。

    这就像,你一说出自己的出生年月,就一定有不少人根据“星座”、“属相”、“生肖”断言你一定会遇到什么事,不会遇到什么事。如果不符合他们的断言,你就是假的了。

    我不信一切断言,也不信一切断代。

    稍稍可信的,只是地点。

    地点在中国南方,那里有一条穿越很多密林、峭壁、险滩的河流。

    在中国古代,大家信奉“父母在,不远游”的儒家伦理,国家又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因此在河流上很少有远行的船只,永远是波阔浪静,人迹杳然。朝野推崇的远行,仅是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是全国规模的文官选拔制度。这也是中国男子企求发达的唯一出路。任何男子,只要通过一场文化考试,就能担任各级官员,否则只能埋首耕稼,老死乡间。这一来,很多男子的毕生精力,就是拼考试,一直拼到人不像人。因此,这三年一度的远行,既是一种全民的梦幻,又是一种全民的荒诞。

    远行也可以走陆路。但陆地上山崖太多,匪贼太多,因此多数选择走水路。那连绵的风帆带出过多少故事?实在不能尽数。

    今天故事的起点,是两位老太太。

    一位是戚太太,一位是胡太太,都因为辅佐丈夫抗击海盗有大功,被先皇颁封为“诰命夫人”。现在,两位丈夫和颁封的先皇都已不在人世,她们只在享用来日无多的尊荣。回顾平生,她们只有一件事不痛快,那就是没有机会显示她们的家学渊源、文品才华。

    “凭什么科举考试只考男生?如果允许女子参试,你我会是什么模样!”这是她们晚年最常发的抱怨。

    有一次,胡老太拿到了近几届状元试卷的抄本,看完哈哈大笑,说:“这是九州上下第一名?连天地也要嘲笑华夏无人!”

    她坐轿换船,找到了戚老太,几经商议,决定举办一次“淑女乡试”,范围就在她们所在的两府之内。

    “淑女乡试”,既违背了男尊女卑的祖训,又冲撞了科举考试的铁则。但她们的身份使她们有资格这么做。不管在什么场合,老祖母出来,天摇地动,何况还是“诰命夫人”。

    这次“淑女乡试”,经过三轮筛选,终于让一个叫孟河的女孩子脱颖而出。

    有了这个结果,胡老太又有了新主意。她先让手下的女侍去看看孟河长相如何,得到的回答是非常出色。于是,她决定要在闹市区搭台展示,为淑女再争风光。

    戚老太魄力更大,通知胡老太,把两人年轻时最喜爱却又不敢穿的服装裙袍各选十套,让孟河一次次穿上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