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28章 自决

    陆珩心中想得很美,昨夜卿卿就答应她来主动,可惜没成,今日让她把两日份的补上,索性来个大的,很合情合理吧?

    可实际开始后陆珩却发现,他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王言卿论脸皮终究比不过陆珩,红着脸上阵。这个姿势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深,感觉尤其强烈。王言卿很快就腿软得进行不下去,陆珩被她慢吞吞的速度折磨,中间甚至还要停下来休息。陆珩听着她细碎的喘息,终于忍无可忍,翻身自己来。

    哪怕他挟伤口以令卿卿,以各种无理的要求让她配合他,最后陆珩的伤口还是崩裂了。深更半夜,客栈中静悄悄的,王言卿跪在床边给他换绷带。她身上出了一层汗,头发湿漉漉搭在后背,腿还在细细打颤。王言卿累得连喘气的力气都没有了,她看着堆在地上的中衣和染血绷带,恨恨掐他的腰。

    陆珩立刻捉住王言卿的手,幽幽盯着她道:“别乱碰,不然我可不保证发生什么。”

    王言卿气恼,但到底不敢再尝试了。她给他重新上了药,换了绷带,实在没有力气清洗身体,脱力倒在枕头上。

    陆珩身上同样带着两人欢好后的气息,他拉高被褥,盖住王言卿肩膀,用没受伤的手臂环住她:“睡吧。晚安。”

    王言卿眼皮打架,依然下意识朝他怀里靠去,抱着他道:“晚安。”

    第二天,苏州知府亲自来客栈拜访陆珩。苏州知府一见了陆珩就下拜请罪,道:“下官拜见陆都督。听闻昨夜都督受了伤,在苏州城内竟有恶徒胆敢袭击都督,下官深感失职,难辞其咎。这是苏州最擅长治外伤的郎中,今日一开门下官就赶紧将人请来,为都督疗伤,惟望能折赎些许过错。”

    陆珩见了郎中,没说什么,平静接受了知府的好意。郎中上前诊脉,又进内室看了陆珩的伤口,拈须说道:“都督伤口处理的很好,草民没什么用武之地。不过都督伤口崩裂过,应当是剧烈发力所致,望都督多保重身体,勿过度操劳公务。”

    苏州知府一听,以为陆珩都受伤了还在亲力亲为公务,简直大受震惊。而郭韬等人听到,以为是昨日陆珩审问伍章时撕裂了伤口,又是钦佩又是愧疚。一时屋子内外都是劝陆珩保重身体的话,陆珩面色如常地应下,心想他伤口崩裂,可不是因为操劳公务。

    王言卿在一旁听着,脸悄悄红了。幸好没人注意她,她赶紧转移注意力,终于把脸上的热度散下去了。

    郎中说了些要注意静养的话,然后道:“都督年轻,身体底子好,我给都督开一帖药,早晚两顿调养着,一定能恢复如常,不会给日后留下病根。”

    陆珩点头,道:“那就有劳了。”

    郎中被人带下去开药。陆珩起身朝外走去,众人簇拥在他身边,苏州知府忙不迭说道:“都督,昨夜余晓带人救了大半夜,可算把您的船救下来了。只可惜船底漏水,船舱烧毁也很严重。臣已经让苏州最精巧的工匠为您补船,保准给您修得完好如初。只是,修船需要些时间,可能得劳烦都督在苏州府多等两天。”

    陆珩笑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久闻苏州美名,可惜一直没工夫拜访。如今能在苏州多住几天,我求之不得,有什么麻烦的?”

    苏州知府听到放了心,拱手笑道:“都督看得上苏州,是下官的福气。下官这就为都督安排行程,定让都督玩得尽兴。”

    陆珩笑着应下,看不出真实心绪:“有劳知府。”

    苏州知府好一通拍马屁后,为难地说道:“只是船上的东西都被烧毁了。细软还好说,苏州最不缺的就是锦绣,下官为都督采办新的就是。只怕都督随行带了什么书本、信件,这恐怕……”

    “无妨。”陆珩说道,“我奉了皇上的口令出发,特敕可先斩后奏,无需凭证。唯一要紧的是船上那几箱武器,幸好我这个人疑心病重,提前让人将东西调换下来,没想到歪打正着,正好躲过了大火。”

    苏州知府愣了愣,随即谄媚笑道:“都督真是神机妙算,未雨绸缪,下官佩服,佩服!”

    陆珩带着苏州知府走向围栏,示意他看后方院子:“看到那些红木箱子了吗?里面就是两千人的武器,火铳、火药、钢刀都有,一箱都没有受损。我在船上放了一模一样的红木箱,但里面都是石头,不怎么要紧。昨夜大火,不知道这些箱子可还好?”

    苏州知府干笑着道:“官兵扑火的时候没发现有箱子,您的船底下漏了个洞,兴许,那些东西沉到水里了吧。”

    陆珩应了一声,遗憾道:“可惜了,上好的红木箱子。”

    京城都指挥使亲临苏州,苏州知府盛情相邀,要设宴为陆珩接风洗尘。但陆珩身上有伤,不能饮酒,知府便将宴会订在七月初七。

    苏州知府本想邀请陆珩去河边最豪华的酒楼,一览苏州美景,但陆珩说武器和重犯还在客栈,不能离开,所以,最终设宴地点定在陆珩下榻的客栈。

    这个客栈规模很大,集客栈、酒楼于一体,三楼四楼供客人居住,二楼是雅间包厢,底楼是大堂,同时容纳上千人不成问题。

    恰逢七夕,河边处处有年轻男女放河灯,火树银花,星灯摇曳,美不胜收。客栈一楼大堂里已经是宾客满座,锦衣卫和知府带来的官吏同桌喝酒,喧闹声几乎要将房顶冲翻,热闹非凡。

    歌姬抱着琵琶,坐在高台上唱婉转的吴语小曲,跑堂、丫鬟飞快在桌案间穿行,二楼有气度不凡的官员四散交谈,再往楼上,是云鬓凤钗、衣着光鲜的夫人女眷。灯笼将阁楼照得亮如白昼,一副歌舞升平、醉生梦死之态。

    知府夫人摇着绢扇,嫌弃地在鼻前扇动:“真是烦人。”

    王言卿坐在女眷中心,她听到知府夫人的话,问:“夫人觉得太吵了吗?”

    知府夫人连忙换上一副讨好笑脸,说道:“哪有。难得这么热闹,要不是托了都督夫人的福,我也见不到这等景象呢。只是今日许多青楼伎子出行,空气里飘着一股劣质香粉味,呛的我难受。”

    通判太太听到,接话道:“知府夫人命贵,鼻子也精细,容易对花花草草过敏。像我们这种粗枝大叶的,就分不出香粉味。”

    官员女眷们一起发出会意的笑。王言卿唇角勾了勾,却没有多少笑意。

    她扫过四周,说:“知府夫人的千金们呢?都督成天忙,我在苏州也没什么认识的人,想找人说说话都没地方去。”

    知府夫人一听,忙解释道:“她们粗野惫懒,被我关在家里学规矩呢。等妾身把她们教好了,再带到都督夫人面前请安。”

    王言卿点头:“原来如此。七夕佳节知府夫人都不忘女儿们的规矩,果真是大家之风啊。”

    知府夫人连连推辞,女眷们说起儿女,免不了要问王言卿这个新婚娘子:“都督夫人成婚有一年半了吧,可有动静?”

    陆珩和母亲、兄长分居,除了逢年过节,王言卿不用和婆家人打交道,而京城里也没人敢管陆珩的闲事。没想到,她第一次被催生孩子,竟然是被一群不相识的苏州官眷。

    王言卿有些尴尬,说道:“都督忙着朝事呢,还不急着要孩子。儿女的事都是缘法,有缘自会到来。”

    众太太一听,跟着应和:“是呢,夫人还年轻,子嗣的事不愁。听说都督成婚后,身边连个姬妾都没有,夫人年纪轻又受宠,有孕不是迟早的事。”

    有几个资历浅的太太一听,吓了一跳:“都督身边竟然没妾?”

    “没有。”知府夫人笑道,“陆夫人比都督小五岁,长得又如此貌美,我见犹怜,难怪陆都督当宝贝一样宠。男人年纪大的会疼人,陆夫人的福气在后头呢。”

    女眷们正说笑着,忽然外面传来行礼声,众人吓了一跳,慌忙站起来。

    陆珩走进来,身后跟着好几位官员,知府夫人没料到陆珩来了,手忙脚乱请安:“妾身拜见陆都督。”

    王言卿跟着众人起身,其他官员对王言卿拱手,王言卿浅笑示意。她是正二品都督夫人,除了对陆珩,无需向任何人行礼。

    陆珩颔首笑笑,眼睛中没什么感情:“我见二楼是空的,就过来提醒各位一声,没打扰你们说话吧?”

    知府夫人连忙笑道:“妾身没注意,原来都快要开席了。都督遣跑腿的来传信就是了,何必亲跑一趟?”

    陆珩笑道:“可能是因为放不下年纪小的夫人,总得亲自看着她吧。”

    陆珩进来时,王言卿就感觉到他心情好像不好,如今听他开口,王言卿确定了,他确实听到知府夫人的话了。

    陆珩轻言浅笑,语气却有些冲,知府夫人一时诧异,拿不准是哪里得罪了他。这时候王言卿走到陆珩身前,悄悄拉了拉他的衣袖。

    陆珩勉强忍住气,平淡说道:“快到时间了,先下去吧。”

    众人应是,相互推让,让陆珩夫妻走在前面。陆珩扶着王言卿手腕,两人并肩拾阶而下。王言卿借着下楼梯靠近陆珩,低声道:“你这个人怎么和孩子一样,多大点事,何必生气。”

    陆珩现在想起来还是咬牙切齿:“说我宠你就算了,为什么要提我比你大了五岁?还当宝贝一样宠着,她们怎么不说我把你当女儿一样呢?”

    王言卿想笑,但是她预感她要是笑了,陆珩肯定得记恨一晚上。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王言卿最终柔声哄道:“好了,别生气了。”

    陆珩深吸一口气,压住心里的闷火。男女有别,哪怕宴会也要男女分席,众官员簇拥着陆珩往包厢走去,而王言卿则和知府夫人等人拐向另一边。

    客栈早就知道苏州知府要在此宴客,雅座早早收拾好了,包厢里摆着书画、鲜花、熏香,富贵典雅又不失江南的水墨写意,文雅极了。落座时,众人又一通谦让,最后由王言卿坐主位,知府夫人其次,其他人按照丈夫的官阶,依次落座。

    这里虽然名义上是个包厢,其实空间十分宽敞,前有看台,后有江景,坐在这里能将外面的景象尽收眼底,外面的人却看不清她们,非常怡然。

    知府夫人拿起鎏金印花的菜单,让王言卿点菜。王言卿推道:“我不懂苏州菜,还请夫人帮我点几道地道的苏菜。”

    这么一说,知府夫人嘴上客气着,手已经当仁不让翻开菜单:“那妾身就僭越了。”

    酒楼里歌舞升平时,苏州一处不起眼的小院后门悄悄捱开一条门缝,里面的人警惕地看了看,一闪身让开位置:“快点,时间撑不了多久。”

    门外站着几个披斗篷的人,他们没说话,低头沉默而迅速地没入阴影。朱毓秀正在折河灯,忽然房门被人敲响:“朱小姐,你在吗?”

    朱毓秀开门,看到是一群披着黑斗篷的人,吓了一跳:“怎么了?”

    为首的人摘下兜帽,露出一张精明刚硬的女子脸庞,说:“朱小姐,我们刚刚接到都督传信,锦衣卫中有内应。你这里不安全了,需立刻随我们转移。”

    朱毓秀听完后愣住了,她有些无措,忙道:“你们稍等一下,我回去收拾东西。”

    “不必了,一会有我们的人过来收拾行李,事不宜迟,朱小姐赶快随我们走。”

    朱毓秀知道锦衣卫做事就是这样神神秘秘的风格,她没有二话,合上门就随他们走。女子给朱毓秀递来一件斗篷,说:“朱小姐,为了隐蔽,请戴上斗篷。”

    朱毓秀一边往身上套,一边问:“我祖母他们呢?”

    “朱老夫人有其他人接应。快点走,没时间了。”

    今日七夕,街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朱毓秀却被人拉着,跌跌撞撞穿过喜庆的人群,仿佛和繁华的人世间背道而驰。前面那个女子拉得她都有些痛了,她皱眉,正要提醒那个女子轻点,却见女子停到一架马车边,用力推了朱毓秀一把,说:“还没有脱离危险,你安静待在车里,不要出声。”

    朱毓秀不明所以,稀里糊涂地被推上了车。车上已经坐着一个男子,和外男共处一车,朱毓秀很不舒服,不由问:“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这是要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