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447章 打车大战戛然而止,青橙终成最后赢家!

      中文互联网,从来都不缺少新闻。

  息壤操作系统的发布,以及麦粒智能手表的横空出世,固然是吸足了眼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网上议论的焦点。

  但也并非就是互联网的全部。

  在这种热闹的表象之下,还潜藏着很多其他的新闻。

  4月4日。

  有人在网上爆料,说乘坐滴答网约车下班回家,遭到网约车司机骚扰。

  舆论一时哗然。

  4月6日,网上又爆出了薇信聊天记录,显示很多网约车司机,在私底下偷拍女乘客,甚至是对女乘客污言秽语。

  再次引爆了舆论。

  紧接着,到了4月8日,又有人爆出,某位网络主播假借网约车司机的身份,偷拍上下班的空姐,还进行了现场直播。

  性质极为恶劣!!!

  有关部门注意到相关舆情,及时介入,很快将该男主播请去调查。

  可舆论却还在持续发酵,网约车行业接二连三爆出的丑闻,无疑是给正处在高光时刻的网约车行业,狠狠地泼了一盆冷水。

  消费者这才意识到,缺乏监管的网约车司机,到底有多么的肆无忌惮。

  “太吓人了,平台根本就不审查的吗?”

  “审查?我一朋友就是开网约车的,说提交资料就能过。”

  “网约车司机唯一的门槛,就是要有一辆车。”

  “这哪是什么司机,根本就是一群畜生。”

  “没办法,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这不对吧?没记错的话,青橙打车早在去年年底,就对注册的网约车司机进行了一轮严格审查,滴答、快滴为什么不可以?”

  “说到底,还是平台监管失职。”

  “这不正印证了萌王之前说的?像滴答、快滴这种搞激进式烧钱营销,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就差不择手段了。出事,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所以说,想薅资本的羊毛可没那么简单,分分钟就可能被反噬。”

  “你以为你站在第二层,其实资本已经站在了第五层。”

  “有关部门,难道就不管管吗?”也有人呼吁。

  “管?呵呵,前段时间,羊城约谈各家打车公司,当时网上的舆论是怎么样的?那可是一边倒地站在打车公司一方。”

  “好吧,这确实是很讽刺!!!”

  “现在就看,滴答、快滴会做何反应了。”

  经历了长达三个月的疯狂补贴大战,如今的华夏网约车市场,基本就是滴答、快滴两家并列的天下,前者占五成,后者占四成。

  剩下的不到一成,才是青橙打车。

  至于其他的网约车公司,已经在一轮又一轮的补贴大战中被耗死,要么破产倒闭,退出历史舞台,要么就是被滴答、快滴给收购了。

  因此。

  仅从结果上看,滴答、快滴的在这一场补贴大战,还是卓有成效的,至少实现了对网约车市场的占领。

  也正因为此,出事的网约车司机,基本不是滴答的,就是快滴的。

  没跑了!!!

  滴答、快滴两家公司的公关部门,反应倒也不慢,事情发生之后,很快就发布公告,称将加强对旗下网约车司机注册资料的审查。

  “都这种时候了,都还不忘玩弄文字游戏。”

  张硕看到相关新闻时,只是好笑摇头,眼中满是不屑跟鄙夷。

  注意。

  两家公司说的是审查注册资料,仅此而已。

  至于说,怎么履行好对网约车司机的平台监管职责,怎么划分网约车司机跟平台的职责,事故发生之后,平台该负主要责任还是连带责任?

  不好意思,这些统统都没有。

  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说,网约车司机跟滴答、快滴这些个平台,签署的是“服务承揽合同”,更像是个体经营户跟平台的合作关系。

  负责?

  那自然是不可能负责的,网约车司机又不是平台员工。

  凭什么负责?!

  不仅不负责,趁着这次舆情危机,滴答、快滴两家网约车公司,还非常有默契地,同时大幅度降低了补贴力度。

  首先是乘客端的补贴,几乎归零,只剩下新人优惠券。

  其次是司机端。

  补贴虽然还在,但力度已经大减,每单补贴下降到五块以下。

  由此也就意味着,这一场主要围绕滴答、快滴两家公司的打车烧钱大战,前后历时三个多月,终于是走到了尾声。

  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握手言和。

  毫无疑问,滴答、快滴的突然偃旗息鼓,背后是腾达、阿狸两大巨头在暗中推动,据说是二爷主动跟大爷打了电话,要求和谈。

  大爷得了台阶,也就顺势应下。

  短短三个多月,滴答、快滴累计烧掉大几十亿,搁谁,谁不心疼?

  还凭白便宜了青橙打车。

  最主要的是,正如张硕之前分析的那样,腾达、阿狸围绕打车进行的补贴大战,本质上,是在争夺线下的支付入口。

  只是因为有薇信支付示范在前,这种争夺,本身就带着一丝无奈。

  没必要死磕到底。

  加上之前因着阿诺集团的组建,阿狸、腾达之间已经不再那么的势同水火,彼此之间有了共同利益,沟通起来,自然也更加便利一些。

  整好借坡下驴。

  补贴大战结束之后,接下来一段时间,滴答、快滴两家共同要做的,一是想办法巩固目前的市场占有率,二是完成内部的整合。

  之前扩张的太快,内部管理已经快要跟不上了。

  原时空,滴答、快滴两家公司,差不多也是在五六月份的时候结束补贴,但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合并,而是继续在暗中互相较劲。

  直到15年,两家公司才走向了合并的道路。

  由此可见,至少现阶段,无论是阿狸,还是腾达,都没有合并的意愿,明面上的补贴大战虽然结束,背地里的较劲却才刚刚开始。

  尤其是阿狸。

  阿诺集团经过长达数月的整合,加上重赏,终于是逐渐走向了正轨,开始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跟青橙集团打擂台。

  在外卖、共享单车等细分市场,阿诺集团甚至还占有一点优势。

  但让阿狸郁闷的是——

  在阿狸点评、诺米典评两款app数据、账号打通之后,使用致富宝的用户并没有增加多少,反倒是使用才付通的用户在快速上扬。

  这让阿狸意识到,阿狸在这一次的合并中吃了暗亏。

  凭白便宜了腾达!!!

  有了阿诺集团的前车之鉴,对于滴答、快滴的合并传闻,阿狸方面,自然也就多了一分警惕之心,本能地就抗拒合并。

  事实也是这样。

  原时空滴答、快滴合并之后,主导权归了腾达支持的滴答,相比之下,阿狸支持的快滴很快就销声匿迹,退出历史舞台。

  继而导致阿狸在滴答的影响力,远远比不上腾达。

  可以说,在投资并购这一块,阿狸确实是比不上腾达,也就无怪乎说,每次合并之后,阿狸总会又另起炉灶,务必要确保获得绝对的控制权。

  只有能够挣扎融入阿狸体系的企业,才是好的投资标的。

  不管怎么说。

  伴随着补贴结束,热闹的网约车市场,似乎即将迎来一段难得的平静期,但很多时候,事情的发展,往往并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总会在不经意之间,就带来新的惊喜。

  大抵在滴答、快滴两家公司的管理团队眼中,只要让公关部门回应一下网络上的舆情,时间一久,事情也就过去了。

  没什么大不了的。

  私底下,当然还是该干嘛干嘛。

  可事实上,随着打车补贴戛然而止,一系列的问题随之滋生。

  首先是乘客端,之前因为补贴力度奇大,几乎就是白嫖,导致很多人上下班都是打网约车,坐的那叫一个心安理得。

  从而造就了网约车极度繁荣的虚假景象。

  好像一夜之间,人们的出行方式就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不用再挤公交、挤地铁,人人都能享受小车接送上下班。

  美得很!!!

  可等到补贴一结束,高额的打车费用,瞬间就让很多打工人如梦初醒——“好贵,原来之前全特么是错觉,还是继续挤地铁、挤公交吧!”

  偶尔打车还行,天天打车,这谁扛得住?

  该向现实低头,那还得低头。

  结果就是,补贴结束的第二天,网约车订单就出现锐减,而且是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呈现出断崖式的下跌。

  原先这些人用滴答用的有多欢实,现在抛弃的就有多彻底。

  订单锐减的结果,很快就同步外溢到司机端,本身每单的补贴就打了个对折,现在又要面临订单下降,导致网约车司机的收入也是出现断崖式下跌。

  月入五万一下就成了遥不可及的梦。

  甚至月入过万都够呛。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那些本身就是玩票性质,只想着赚点外快的网约车司机,热情锐减,很快就退出了网约车司机序列。

  反正又没什么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