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三百三十二章 谈叛底线

    第三百三十二章   谈叛底线

    其实朱由检又那里真的想打,当年自己能登上皇位,全靠吴三桂率军支援,当日他可是曾亲眼看到过吴三桂手下军卒的强大战力,这些年辽东更是兵强马壮,竟能消灭大明宿敌后金,与之为敌,怕是非智者所为。首发推荐去眼快看书  可吴三桂提的条件实在是有些过份,要想安置几十万户百姓,给近千万户百姓筹集粮草这得需要多少银两?没有几千万两能行吗?此次派军出关还是各位朝臣捐献,才筹到了军费,此时让朱由检还到那里去找这么多银子。  所以朱由检才不得不下决心与辽东决一死战。

    “依臣之见,辽东虽胜我大明,可自己也必然损失惨重。  此次所提要求虽然过份,不过他们也应有议和之诚意,这些条件大有商量的余地。  而且国内各地尚未完全平静,若是贸然举全国之力攻伐辽东,怕国内有失啊!”

    朱由检听闻此言不再激动,即有议和之望,他当然也不想再次开战。  “如能议抚,抚亦未尝不可,只是群臣可能明白其中道理?不要又在朝堂之上大呼小叫,说是折了我大明威风。  ”

    “万岁放心,陛下宠谋远虑,就算一些臣工一时不能明白万岁苦心,但如抚事告成,利在社稷,有目共睹。  隆庆年间大明对蒙古俺答议款,反对者何其多也,可款事告成,俺答受封,从此西北再无战事,调西北大军于东北,方抵得住东胡攻伐。  臣工们那个不心服口服。  今日之事与之仿佛。  ”

    周延儒口才确是不凡,几句话说得朱由检十分满意,频频点头。  “好,明日早朝便由爱卿提出议和之事,不过依卿所见,应派何人去辽东方可即显我大明议和之诚意,又可不坠我大明之威风?”

    “这……”说到人选周延儒却是真的犯了难。  而这议和一事又是自己一力推动地,若自己不能想出一个好人选。  难道要自己亲自去到那危险的地方?苦思片刻才终于想起一人,道:“启禀万岁,臣倒是想起一人,便是的宁王殿下朱寻采。  当年吴三桂在左掖军时,宁王殿下便是神机营将军,两人应该有些旧情,何况宁王又是皇亲。  足以显示大明诚意。  ”

    朱由检对朱寻采可是十分看重,而且朱寻采又是自己登基的重要功臣,所以才封其为宁王,并将其留在京中,遇有军事,时常寻问,深得朱由检信任。  “好,便是宁王了!不过依你之见。  辽东所提要求到底应如何应对,才能议和成功?”

    “启禀万岁,如今国库空虑,这安抚辽东百姓之事恐怕是万万不可答应,不然只会更加助长辽东气焰,不过他们索要被俘明军家属一事倒可应允……”

    “不可。  万万不可,这些人在我大明一日,被俘明军便不敢为辽东刀指大明,一旦将他们家人送出关外,这些人又岂会记得咱们大明的好?再说那吴三桂最擅拉笼人心,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些被俘明军恐怕便会真心投靠辽东,到时咱们岂不是平白多了二十余万敌人?”

    “陛下宽心,辽东经此一战,损失惨重。  三五年内恐怕无力破关。  几年之后。  大明在万岁的经营下国力必可一日千里,又岂是他吴三桂所能望背的。  而且辽东本就缺衣少粮。  咱们再送他几百万百姓,看他用什么来养活这些人,到时恐怕不用咱们动手,这些无衣无食地百姓便可将他吴三桂生吃活剥了。  再说辽东提出这么多要求,咱们若是一件也不答应,恐怕也不好说话。  ”周延儒为了能促成此次和谈,可真畏是下了力气,若是吴三桂知晓,怕不是会赏他几万两银子,再封他一个辽东特使也说不定。

    朱由检沉思片刻,觉得周延儒此言倒也有几分道理,陕西、山西等地之所以匪军成群,不也正是因为天降横灾,百姓无食,才会举起反旗的吗?直闹得自己食不安、寝不眠,倒也可让吴三桂尝尝这种滋味。  “好,那便答应他们吧!不过这互市,依爱卿之见当开否?”

    “互市当然是能不开则不开,如今辽东对粮铁等物所需远胜我大明需要战马,而商人逐利,若是互市一开,必会有大批商人为辽东运去粮草,那咱们想让辽东陷入内乱地计谋可就白费了。  不过这赋税倒是可以免去,反正这些年也未见辽东有一两银子入了国库,就算咱们强收辽东税银,辽东没有大明一名官员,这税银多少还不是他吴三桂自己说得算?还有最后一条,辽东要咱们大明给他们一个交待,万岁可曾想过?”

    “不用想了,杨嗣昌身为平辽元帅,一切责任自然都是他的,就是他唆使我进攻辽东。  而且若是一个不够,卢象升、洪承畴都是帮凶,反正这些人都已身故,杨嗣昌、洪承畴尸体尚在辽东,难道他吴三桂还能从坟墓中将他们挖出来鞭尸不成?”

    “万岁圣明,想来他吴三桂也是无话可说。  不过为了安其心,奖其平后金有功,万岁不妨再大方些,给其一些虚名,不妨封其为辽东王,准开府设衙。  ”

    十日后,山海关一带秋雨绵绵,不过刚刚九月而已,可气温却在连日的大雨中下降了许多。  山海关外的辽东军大营中,十几万将士挤在几千座临时营帐中避雨,为驱寒气,吴三桂可是从山海关明军手中要了几千斤生姜,高起潜却不敢反对。

    吴三桂及一众随军将领坐在中军大帐中,喝着姜汤,闲话家长。  一名传令兵掀开帐门,大声道:“报,有明军使者前来传信,说大明使臣已抵达山海关,明日即可商谈议和之事。  ”

    “噢,来得倒是不慢,可打听清楚了来者何人?”吴三桂放下手中汤碗问道。  其余众将也倾耳细听。

    未待那传令兵回话,帐门再次被掀开,走进来一明军将军打扮之人,此人面色黝黑,两道乌黑浓密的剑眉让人可以感到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