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这边金庸,那边古龙

    郑小龙是个直脾气,万一要是一句话不对付,跟着韩三爷吵起来,那可就麻烦了。

    郑小龙闻言好奇:“怎么着?你认识这姓韩的?”

    “不认识,不过我看上面调他上来,怕是未来有意思让他接孟总的班!”

    郑小龙闻言,琢磨了一阵,点头道:“行!我知道了!”

    “没别的事了!?”

    “别的事······对了,前段时间,我去了趟京台,那边和亚视的合作好像也定下来了。”

    易青闻言,差点儿把这个事给忘了。

    “谈的怎么样?打算合作拍什么啊!?”

    “《小李飞刀》和《楚留香》。”

    “都是武侠啊!?”

    选择武侠这个题材来合作,易青上次和曾丽珍提过,毕竟要合作拍摄都市剧的话,首先还得照顾这边的情况,到时候,主导权肯定全都要被京台抓在手里。

    拍武侠剧就不一样了。

    内地拍摄武侠剧的经验不足,挑大梁的肯定是亚视,主导权只要在手上,等到后期的利益分配,肯定也是亚视说了算。

    “这可真有意思了,央视合作拍武侠剧,拍的是金庸的,京台这边拍的全都是古龙的。”

    算上之前易青负责的《绝代双骄》,这都已经三部古龙的作品了,这是打算把两位武侠宗师的小说给打包了啊。

    金庸与古龙,不用说,都是中国武侠小说界的大佬,分别占据了半壁江山,不过虽都以江湖为描写对象,但两人的小说可以说截然不同。

    金庸博大,古龙奇诡;金庸写的紧凑,古龙写的松散;金庸写的爱情感人至深,古龙写的友情动人心魄;金庸善于叙述,古龙善于议论;金庸语到极致是平常,古龙武至巅峰是无招!�6�7

    人物上,金庸武侠的主角大多出身名门,老实古板,奇遇连串,取胜靠武功;古龙武侠主角很多出身平平,灵活跳脱,靠超出常人的努力与智慧入列一流高手,取胜多靠智计。

    金庸使用的是中国传统的人物塑造法,每个人物的个性特征都十分鲜明,郭靖是憨实,黄蓉是古灵精怪,令狐冲是潇洒浪漫,而他笔下人物也颇为讲究正邪之分,即便是一开始正邪难辨的杨过,也是被有意识的引导至正途,金庸娴熟的文字驾驭能力,也使他笔下的人物避免了脸谱化的僵硬,可以说,金庸的小说人物是塑造的非常成功的,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而古龙则推崇人物性格的组合,他把人物的内心矛盾、性格中的冲突、心理上的扭曲综合地表现了出来。

    典型的如同《绝代双骄》中的小鱼儿,人如其名,他聪明狡猾如一条滑溜的鱼,令人难以捉摸,虽然在恶人谷长大,但这并未影响他纯良的天性,反而是他伪装自己的绝佳理由,在他在乎的人和事面前,他往往装出一副坏人的模样,他爱着铁心兰,却在她面前常做出冷酷无情的样子,但只有一看见她受伤,就心急如焚温柔似水,他也不是那种严格遵守道德规范的大侠,有时候也会有坏心思,可以说小鱼儿杂糅了许多人身上的特质,古龙笔下的英雄,不能以好坏、正邪截然划分。

    内容上,金庸旁征博引,多写江湖儿女恩怨纠葛,情情爱爱分量重,古龙则爱加入个人哲学思考,多写江湖浪子,透过层层迷雾揭穿阴谋诡计,着重刻画友情。

    从情节安排上看,金庸的小说有一套十分完整的结构安排体系,主角在一开始都是菜鸟,但身边总有那么几个贵人会出现相助,而且多来自于正派,主角的武功在闯荡江湖的过程中一路攀升,同时阅历也愈加丰富,心智也越加成熟,最后都会在反派猖獗之时挺身而出,匡扶正义,成为世人敬仰的大侠,和女主角白头偕老,结局幸福而圆满,像央视正在拍摄的《射雕英雄传》,也可以称其为郭靖成长史,而《神雕侠侣》也可以叫杨过成长史。

    而古龙的小说则几乎不按套路出牌,不像金庸那样讲究循序渐进,主角一出场就是神级指数,武功盖世,名头响亮,但他的身世,他的师从都是一个谜,往往到最后才会揭晓谜底,故事的结局往往也出人意料。

    行文风格上,金庸多用长句平铺直叙,刻画人物情节细腻生动,架构复杂严密,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古龙则长短句结合,情节紧张有力,多随机应变的峰回路转。

    另外,金庸贞操观念重,对人物道德要求严格,在其武侠世界里,男女牵个手,亲个嘴儿都是大尺度,失贞的女人简直没有活路;古龙则宽容度高,不以一失掩大德,在其武侠世界里,只要心地善良秉持正义,跟人上床不是事儿。

    金庸笔下的江湖,有各式各样绝顶武功的角逐,同时也有各种江湖势力的角逐,从更深层次来看,也有着“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意味在里面。

    而古龙的江湖,则更多的充斥着“人性”的交锋,正如他自己所说:“情节的诡奇变化,己不能算是武侠小说中最大的吸引力。但人性中的冲突,则是永远有吸引力的。”

    其实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可以看出来,金庸和古龙的小说都是热门IP,后来不知道被翻拍过多少次了,但金庸的小说影视化的更多一些,而且某种程度上也更卖座一点,这其实并不是因为古龙的小说不好看,而是因为“不好拍”。

    金庸的小说故事情节环环相扣,逻辑严密,各色各样的人物,都在他安排好了的节点上发挥作用,助推主线的层层递进,有着水到渠成之感。

    而古龙笔下的厮杀是无形的,人物是捉摸不透的。

    形象一点来说,金庸写的江湖是规规矩矩的楷书,古龙写的江湖是肆意狂放的草书。

    总的来说,二人的武侠小说都各有千秋,金庸深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因此小说也显得正统,偏向于对真善美的宣扬,并且有着深度的文化意蕴。

    而古龙出身贫寒,早期还混过黑.社会,所以他更侧重于对人性的深层挖掘,看他的小说有时候,会让人觉得压抑。

    央视和京台分别改变这两人的作品,倒也恰如其分,央视作为电视传媒领域的老大,代表的就是正统,符合金庸作品的气质,而京台作为和央视同处一个城市的地方台,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想要生存,只能另辟蹊径,倒也符合古龙作品的特点。

    “具体的咱们不管,他们两家的事,咱们负责牵线搭桥就好了,真需要咱们配合的时候再说。”

    郑小龙胡乱应了,其实他心里也跟明镜似的,作为新画面的高层,他能知道一些别人不了解的情况,比如易青在香江娱乐圈的地位,还比如,亚视就是易青的私产。

    看看时间不早了,易青也准备打道回府,赵铭铭今天早上说晚上想吃酸菜鱼,酸菜家里有,易青得去市场上买条鱼带回去。

    “老郑,你要是有时间就在这边帮着老冯忙活一下,看看这可怜的!”

    冯裤子蹲在一旁,呼哧呼哧的喘着,看着都让人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