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不见不散

    冯裤子说着,同时也在想着葛尤的形象,发际线岌岌可危,贼眉鼠牙的,一笑起来就透着不正经。

    之前他们合作拍摄《大撒把》的时候,冯裤子只是个编剧没有话语权,现在做导演了,他实在是想象不出来,哪家的姑娘能逮着葛尤爱得死去活来的。

    “你这是在质疑我的眼光?”

    易青没跟着冯裤子解释为什么要用葛尤,直接给他怼了回去。

    冯裤子一愣,立刻又没词儿了。

    质疑易青,算了吧,不光是因为他是老板,更加重要的是,易青的每一次决定,似乎最后全都证明了,他是对的。

    “这个故事,单薄了点儿吧,没什么戏剧冲突啊,来来回回,就是他们俩人聚聚散散的。”

    演员没有了话语权,冯裤子又开始拿着故事说事儿。

    “一部电影,也就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你打算说多少故事啊!?”

    一部优秀的电影确实需要丰富的内容来支撑,但是如果要非说《不见不散》的故事单薄,那就有点儿扯淡了。

    在爱情之外,反应出国热潮背后的移民生存现状,这个主题难道还不够深刻的?

    而且,还不光是反应出国热潮,在故事里,男女主人公刘元和李清本身就代表着两种移民价值观。

    这一点,在故事里也有所体现,比如,在一次谈话中,李清对刘元的生活和价值观产生质疑,认为自己从没有丧失过好日子的梦相,来美国后,一年一个大变样,而刘元却没有任何追求,来美国十年也没有任何的变化。

    事实上,每一个移民,最初都与李清一样,有理想有追求,但是,有些像李清那样一步步地实现了,有的像刘元那样沉寂下来,当初的梦想在现实面前日渐消淡。

    最终,故事用一种最为传统的祖国情结,令爱情在飞往中国的航班上开花结果。

    从刘元和李清选择回国来看,身在异国打拼的游子,不论思想如何洗礼、价值如何转换,都将回到“母亲”的怀抱。

    这也算是人们的普世价值观。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从演员到故事本身,易青轮番把冯裤子给捶了一边,彻底打消了他负隅顽抗的小心思。

    易青看得出来,这货就是不死心,还在惦记着他的那个《导演的葬礼》。

    “我要拍这个戏的话,能去美国取景吗?”

    易青想都没想,直接点头:“能!全程在美国拍摄,你想折腾多久都成,大别墅,富人社区,我都能给你安排妥当了。”

    冯裤子心动了,不是因为能去美国取景心动,而是因为,刚才易青没提女主角要用谁,他自然得关照自己的女人,到时候,和徐凡一起在美国取景拍摄,双宿双飞,远离国内的纷纷扰扰,倒也不错。

    最近,因为离婚的事,冯裤子可以说是众叛亲离,连他的家里人都骂他是陈世美,实在是让他烦透了。

    “还有一个问题,葛尤得先拍陈导的《霸王别姬》,我那边怎么办?”

    “我来协调,争取两个月内,把葛尤的戏份先拍完,你这边筹备也得需要一段时间,六七月份,你带着剧组出发去美国。”

    那就没问题了。

    “行吧!听你的!”

    冯裤子说完,又翻看起了那份剧本,刚才看过一边,其实,心里已经有了一些想法,在他看来,易青的这份剧本,还是得改,他得加进去自己的东西。

    可是,冯裤子哪里知道,这本来就是他的东西,不过是易青替他写出来了而已。

    “行了,我先走了。”

    冯裤子说着起身,以前来易青这边,他待得很自在,可现在每次过来,他都觉得别扭,刚才一进院子,他就瞧见了赵铭铭,挺着个大肚子从东跨院过来。

    不用问,他也知道,肚子里面准备卸的货,肯定是易青的。

    虽说人家这都不避讳了,大家也都是心照不宣,可他还是有种窥探到人家隐私的感觉,特别扭。

    人比人,气死人。

    他就花花心思了一把,结果就弄得焦头烂额的。

    易青呢?

    人家过的这简直就是神仙一样的日子啊!

    易青把冯裤子送到大门口,看着他骑着辆九手的破摩托,带着一溜儿黑烟远去,这才回身进了院。

    “走啦!?”

    赵铭铭走了出来,在屋里待的时间长了,她也觉得闷,出来溜达溜达。

    她这个人性子好动,可现在又是重点保护对象,干什么,身边都得跟着人,就像现在,何情就得在一边搀扶着。

    预产期还有两个多月,到时候一卸货,就不用再这么小心翼翼的了。

    “嗯!走了!”

    “你什么时候走?”

    赵铭铭知道易青又要南下了,先去无锡《射雕英雄传》剧组,紧跟着去长沙,顺道送何情进组,然后再去香江。

    “明天。”

    易青说着话,不由得看向了赵铭铭的肚子。

    “你···一个人在家······”

    “没事儿,我没你想的那么娇气,再说了,不是还有黄姨她们嘛。”

    见易青还要再说什么,赵铭铭赶紧拦住。

    “行啦!我都习惯了,中午我想吃你上次做的那个糟溜三白。”

    “得嘞!给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