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虎子上学

      李秀关好院门,对坐在廊下的虎子扬了扬手里的布袋,压着声音,迈着螃蟹步得意洋洋的说,“儿子,我们有银子了,哈哈。”
  虎子站起来,“娘,你小声点,等会有人听到了。”
  “娘说的小声,别人听不见。不过,还是我儿子聪明,知道财不露白,哈!”
  虎子拉着李秀去了里屋,李秀把银子倒在床上,把荷包里的也拿了出来:“买布,花了一两四钱银子,铁匠铺一两多,……家里现在还有二十八两多银子。”
  虎子听后双眼发亮:“娘,咱们这是发财了啊!”
  “傻儿子,才这么点钱,就发财了,你要知道咱们这房子还是族里的,你看家里床要买吧!娘还打算买猪,买点鸡鸭鹅什么的回来养,最重要的还要送你去学堂,只有学了知识你才能长本事,才能越过越好。”
  李秀伸手捧着虎子的脸,揉了一下:“娘还想让我的小虎子,给娘挣个诰命夫人做做呢!”
  虎子满脸无奈地看着李秀说:“娘,你变了,变得老是爱做美梦。”
  李秀心想难道这小子发现什么了:“那你说说娘哪里变了。”
  虎子掰着指头道:“你以前老是背着人哭,天天都愁眉苦脸的,还老是被人欺负,你还和我说,虎子,娘熬不住了,娘要找你爹去了…。”
  虎子说完就哭了起来,扑着抱住李秀哭着说:“娘,虎子害怕,哇?哇。”
  李秀把虎子抱在怀里,轻轻拍着虎子的背,安慰着说:“不怕,不怕,娘错了,娘再也不会丢下虎子去寻死了。娘要守着我的小虎子长大娶媳妇,等着享清福呢!”
  虎子抽噎着,慢慢的停了哭泣,靠在李秀怀里睡着了。
  眼角挂着泪,时不时地抽噎两声。李秀轻轻把虎子放在床上,盖好被子,看着虎子的小脸,心里觉得这是老天赐予自己的,让自己到这异世做了母亲,享受了天伦之乐。
  李秀擦掉眼角的泪水,双手捂在脸上,搓了两下开始整理银钱。
  留下零散的八两多银子,剩下的银子找了个小罐子,装进去。
  拿到灶房,把灶膛口下面的灰槽里刨了个洞,把罐子藏进洞里,盖上土用木棒夯实,扫了些灰盖在上面,才放心地做事去了。
  李秀把买回的东西归置好,把那两条重的肉挂在廊下。
  轻的那块和骨头一起抹了点盐吊水井里,开始清洗肥肠和脚油。
  李秀刮了些芋头准备红烧肥肠,把油熬好后开始做饭。
  芋仔烧肥肠,油渣炒小白菜,一碗鸡蛋羹,摆好饭菜后才去叫虎子吃饭。
  虎子醒了揉着眼睛,“娘,我饿了。”
  “饭已经做好了,吃过饭咱们还要去太爷爷家和二叔公家,去谢谢他们,在我们最难的时候帮了我们。”
  “哦,我知道了。”
  母子俩吃过饭,李秀去扯了些绿豆芽,用竹篮装着,把肉放进竹篮里用菜叶隔开,背着背篼牵着虎子往村子里走去。
  村长家和族长家相邻。周诚的爷爷和二叔公还有族长都是亲兄弟,三兄弟在送走爹娘后分了家,村长家是周家叔伯家的独子。
  这些年族长家越过越好,还修了砖瓦房,孩子也都有出息。
  二叔公家过日子得也挺好的就是人丁单薄。
  二叔公没有留下子嗣,夫妻俩走了后,家里就没人了。
  兄弟三人只有周诚爷爷在分家后,家里天天鸡飞狗跳的,日子也过得一年不如一年。
  李秀背着背篼,牵着虎子,虎子见人就叫,
  小嘴巴拉巴拉的,李秀抿着嘴忍着笑,跟在虎子后面和人点点头就算是招呼了。
  母子俩到了族长家,族长家大孙媳妇小许氏刚好在门口,李秀走过去:“嫂子吃过饭没有。”
  小许氏长得白白胖胖的,两眼带笑:“秀娘来啦!吃过饭了,进屋坐会儿?”
  李秀指着竹篮:“我带虎子来看看太叔公,这是自家发的豆芽拿来给你们尝尝。”
  小许氏看见竹篮里的肉和豆芽,“弟妹你也艰难,不用买这些来的。来,快进屋,爷爷在堂屋门口坐着呢!”
  李秀带着虎子跟着小许氏进了院子,只见院里铺着石板,地上干干净净的,院墙下种着些栀子花和玫瑰花,还有芋头花(大丽花)还有些野花李秀也不认识。
  三叔公坐在堂屋门口的木椅上,虎子已经跑过去了,三叔公看着李秀道:“以后不用费钱买东西了,你带着虎子好好过。”
  李秀行礼道:“前几天在山坡上挖了些草药,卖了点银钱,已经缓过来了。今天带虎子来看看您,想和您说说,我想送虎子去念书识字。”
  族长把虎子牵到身边,抚摸着虎子的头说:“念书可是很费钱的,不过能去识些字,学点算术也好。村里的学堂是村里和族里一起办的,先生姓林,是个秀才。族里给上学的孩子一人一年出五百文,你们自己一年给一两银子,你带着虎子去吧!我会叫人去打声招呼。”
  李秀看着虎子招了招手:“虎子快过来,谢谢太叔公。”
  虎子到族长面前,跪下磕头行礼道,“虎子谢谢太叔公。”
  族长看着虎子:“你可要好好孝顺你娘,去学堂后认真念书,不要淘气。”
  虎子抬起头,认真的说:“太叔公,虎子记住了。”
  族长挥挥手说:“去吧!回去好好过日子,有事来找我。”
  小许氏提着竹篮,里面装了些米和豆子:“弟妹这些给你带回去,有空来家玩。”
  李秀推拒道:“这竹篮原来就是你家的,米和豆子家里还有,不能要,谢谢你,嫂子。”
  李秀拉着虎子连忙走了,小许氏提着竹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