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二百零四、雯丽的初恋

    雯丽对姐夫的恋情的产生并非发生在近年。而是由来已久。

雯丽十二岁那年,也就是姐姐和武若林结婚的第二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中学。但雯丽考上中学对雯丽的父母来说,并非一件开心的事。乡下的农民重男轻女的传统由来已久,在他们看来,乡下的女孩子,只要能读完初中,识得一些字,能写封信,会一些普通的算术也就算可以了。文化程度再高,将来总是要嫁人。嫁了人就成了别人家的媳妇,文化程度的高低与自家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培养女儿读书识字有文化,不如培养儿子来的实惠。幸亏大女儿雯美考上的是警察学校,将来毕业可以当警察,有些出息,或许对家庭有些回报,否则连雯美的学费他们也不肯出。正好那年雯丽的哥哥也考上了一所中专学校,一儿一女同一年考上两个学校,这种情形增加了雯丽父母的家庭经济负担,这是经济收入微薄的农民家庭所不能承受的,在雯丽和哥哥谁继续读书的问题上,父母当然选择的是儿子。因此他们决定让雯丽或者辍学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或者凑乎着在就近乡里的中学读到初中毕业。至于供雯丽上大学的念头,他们想都没有想过,不用说实实在在的出钱了。当一些文学作品或是浅薄的文章大谈高唱母爱的崇高无私、伟大、纯洁的赞歌的时侯,不知他们见识过人性中永恒的功利主义的一面没有?这种永恒的功利主义不仅腐蚀着社会上人与人的正常人际关系,看人下菜厚此薄彼,同时也腐蚀着家庭中的亲情,一样的子女两看待。乖巧顺从、听话而口舌伶俐,感觉未来有所指望者才是父母真正的心头肉。这种情况是一个不争的无法改变的事实,这也显示了人性的弱点:功利性。在家庭的功利性的选择和竞争中,雯丽败下阵来。由于雯丽性格中的倔强不屈的成分,她不肯委屈自己就读破破烂烂的乡镇中学,一赌气就选择了辍学在家劳动。那年夏天姐夫和姐姐回家看望父母,到傍晚的时候,到地上收割小麦回来的雯丽破衣烂衫,拖着一身疲惫,脸晒得黝黑从农田里回来了。昔日的那个清纯、美丽的乡村少女此刻和个农家小妇人没有什么区别。她问侯了姐姐姐夫之后就去洗脸换衣服。

在晚饭桌上,姐夫问雯丽说:“雯丽开学就该念中学了吧?”

雯丽什么话也没说一脸的忧郁。姐夫再问:“你考的是那所中学?”

雯丽想到父母对自己的轻看和不重视,心里觉得特别的委屈,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仍然不吱声。

“雯丽,你哑巴了,你姐夫问你话,你怎么一句话也不回答,我们刚回来,也没惹你,你给谁头脸?”雯美训斥起了妹妹。

这时母亲急忙打圆场道:“雯丽不是对你们的,她考上了县中学,想去县中读书,可是你弟弟也考上了技校,咱们家庭的这条件一下子谁能供得起两个人在外面读书?我和你爹商议了一下,想让雯丽凑乎着在乡中学里读书,她就不高兴了,赌气说不念初中了。”

“雯丽,你才十二岁,不读书,你干什么呀?”武若林问。

“劳动呗,反正不读书也不会死人。”雯丽冷冷地说。

“那怎么行,雯丽,你还是听姐夫的话,继续读书,在现代社会,没有文化可不行。”武若林说。

“要我继续读书,我就到县中上学,我在咱们乡里考试成绩第一名,是县中特别录取的我,许多人想进县中读书都进不去,凭什么我靠自己的本事被录取了到不能上?既然爹妈看不上我,我就彻底给家里省事,在家务农,还能给他们增加一个劳动力。”雯丽赌气道。

“你这个死女子怎么这么不懂事?不是我们不让你读县中学,而是县中学花钱多,费用大,又供你在县城读书,又供你哥在省外读书,供不起。”雯丽的父亲生气地说。

“我咋不懂事了?干脆不念书,替家里增加一个劳动力,这还不行?你们要我怎么样?”雯丽愤愤不平地道。

“雯丽,你也不要赌气,既然你想读书,学习成绩也不错,就不要放弃,想不想到市里读书?”武若林问。

“姐夫真会说笑话,到县城读书还没有人肯出钱供我,还说什么到市里?你这不是故意讽刺?”雯丽恼怒地说。

“你这孩子,我讽刺你干什么?你要愿意读书,开学就和我回市里,就住在我们家,学费的事我和你姐包下来了,不用你*心。”武若林说。

“你说的是真的?”雯丽一阵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