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四五七章考试进行曲

    哐哐哐!

    考房门前,两名军汉一个敲着小锣,一个举着木牌,紧紧的簇拥着一位穿紫袍的官员走来,等到了狗儿这排号房,这官员就咳嗽一声道:“尔等考生,对考题可有疑问,请举手示意!”

    考题就装在油皮纸做的考袋里,在正式开考放考题号鼓响起时,就已经被考官分发到了各间考房,所以众人听见这官员说话,一个个赶紧举手示意。

    这紫袍官员随即点了一个考生,问他什么地方不懂。

    考生道:“考卷上这道题印的模糊!”

    考官就走了过去,拿起他说的考卷瞅了一眼道:“嗯,是墨迹模糊,一会儿给你兑换一页”

    解决完这问题,这考官又道,“其他人还有什么问题!”

    狗儿低头看自己案板上的一摞考卷,诸页翻看一下,未有见啥问题就没吭声,但是旁边某位仁兄说了:“我这稿纸不够,请再拿些来吧!”

    狗儿想,自己似乎也是不够,就举手示意道:“也要!”

    这考官摆摆手道:“一会儿会各间再送来五页!”然后道:“还有么?”

    别的就没了,狗儿就便摇摇头,拿起考卷准备审题,就见坐狗儿对面的一青年汉子叹道:“此题我从未在诗经中看到过,学生怀疑,这题是否出处错误!请考官人给我解释一番!”

    考官闻听此话,就来到这考生面前,拿起他指点的某处,默念一遍,道:“此题确实在诗经中,未有出错!”

    考生不依道:“那我怎么不会,此题明显出错!我要找主考官相公分说!”

    紫袍官员瞅一眼这考生,摸摸下巴上胡须,想一下道:“好!你先审其他题目,我去请主考官来!”

    就这样,官员就带着护卫远远离去。

    这一幕让狗儿彻底惊讶了,真没想到,考官还给考生解答题句,嘴里叹一句“省试果然大不同”便继续低头看自己考卷上的题目。

    今日是第一场考试,考题大体围绕着四书五经出,比如说第一题,就是截取自儒家经典书籍《论语》,问“天下有道,子路可治耕田桑麻矣!”

    正所谓,答题先审题,审题先找出处,了解原文所说,再结合当下国情,用一段词句优美的话和显而易见的例子,配上一手赏心悦目的书法,这道题就算完美答出。

    所以狗儿先回忆此题所节选的原文,《论语·微子》篇,此章所记录的是孔圣人周游列国途中,世人对乱世的看法,并以对话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理念。

    此题所讲是“微子第六章”,大概内容是,孔子让子路去问路,旁边俩隐士就劝说孔子,别到处瞎转了,正逢乱世各大诸侯国打的鼻血四溅,没人支持你的政治抱负,干脆避世算球!

    孔子什么人,三千弟子的大佬人物,怎么会甘于寂寞,所以就用“飞禽走兽”打比方,告诉世人,正因为乱世才要积极的帮助国家,把民生搞好,让世界归于太平,而不是选择躲避。

    孔子是一位很有社会责任心的人,有些人活着就为了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而有些人却以泰山为重,以民生为念,为了让国家或者全人类永远强盛和繁荣下去,丝毫无怨念的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包含生命,这种理想是崇高的,但是在普通人眼中,这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孔子的思想是,倡导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以他为代表的儒家子弟,讲究的是“修身齐国治天下”,所以消极避世,是一种耻辱的做法。

    孔子生存于兵灾天灾的年代,所以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辞辛劳的四处奔走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社会责任感,也正因为有这样一群人的存在,人类才不会重新沦为飞鸟走兽归于原始。

    此题所说,意思是“现在天下太平了,孔圣人也不用带着他的门徒四处奔走了,可以安定下来过种田采桑的平安日子了。”

    宋廷南渡时,狗儿还小,所以那种逃难的感觉没有体会到,但坐在龙椅上的官家和朝中大臣,以及民间一些上岁数的百姓都经历了那段灰暗的日子,所以对如今的和平日子,甚是感叹。

    因此,狗儿的破题手段就是“拍马屁”,先歌功颂德,写皇帝和百官把国家从岌岌可危中,带领了出来,让狗儿这等泥腿子汉们重新过上种田打鱼的好日子。

    心里打个思路,然后在旁边稿纸上写下自己的答案,虽然考试时间有三天两夜,题量也不太多,但是为了避免后面的题卡思路,所以狗儿写草稿时尽量快些,等正儿八经在考卷上抄录时,再认认真真的写。

    此题完全写罢,时间已用了大半个时辰,狗儿抬头看看左右,见大家都在低头奋笔疾书,心里想,这道题,包括下面的《诗经》和《礼记》都属于基础题,若是这些都答不上来,那么能通过发解举试,就得引人怀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