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六百二十三章 复仇之路

    就这样,秦皓开始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复仇之路。

    在秦浩的指挥下,开始了献王的周旋,真正硬碰硬的交战越来越少,秦皓的目的只有一个——拖过秋天,来年再战。

    秦皓此时才用上自己多年来学的兵法,韬略,让吴国大军这个最难挨的秋天过去了,献王选择了暂时的撤退。

    冬天不适合发生战争,这不但是无数先人总结的经验,也成了一个习俗。见到献王大军撤离,所有人都以为这个冬天会平静的度过,可是没有人知道,秦皓在集结大军,筹备粮草,正在酝酿着什么。

    吴国最风雨飘摇的那年冬天,发生了一件大事,刚拜为将军的秦皓带领三十万大军长驱直入,一举攻破献王的老巢,斩下献王的头颅,这一战,吴国耗费了三分之二的国库内存,死伤五万大军,歼灭了敌人四十万大军,平定了吴国建国以来最大的内乱。

    当胜利的消息传到皇城,此时皇城内才知道这个冬天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平静,而还在为明年春天的战事忧心的人们才发现自己的忧心已经没了意义。整个吴国陷入了快乐之中,让春天的那场悲剧埋没在尘土中、史书上。

    当秦浩回到吴国都城之中时,正是新年伊始,道路两边前来欢迎自己心中的英雄时,没有人想到这个将军就是春天自己刚刚打死的秦老丞相的孙子。

    秦浩回到皇都,在见过皇帝一面后,便在自己爷爷的衣冠冢前结庐而居,从不见客。能见到他的,便只剩下他的父母。

    新年刚刚结束,秦浩便离开的皇都,他去了边境,回到了军队之中。开始蓄积力量。

    。。。。。。。。。。。。。

    就这样,秦浩在边境呆了十年,经过这十年,在英明皇帝的治理下,吴国的国力恢复的很快,期间有他国来犯,都被秦皓留在了吴国的土地,再也没能回去。

    十年后,秦浩再次回到了皇都,这一次,他进入朝堂,站在大殿上一把空了十年的太师椅旁。

    这把太师椅在朝堂上放了十年,是为了纪念一个背上千古骂名来保全吴国的丞相!所有的大臣都记得这位丞相,他们不是不知道真相的民众,所以他们感激秦丞相,这也是当初秦皓十八岁便做了将军,没有人提出异议的原因之一。

    站在大殿上,秦皓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出兵南下,要回借出去的土地,一雪前耻,如果可能,再向楚国“借”点土地!

    这件事一直都是每一个吴国人的梦想,这个讨论也没有进行多久,所讨论的内容也不过是如何打这一仗!

    最后,大家把战争的全部安排交给了秦皓处理,而举国都会支持他的决定。

    为了支持此次出兵,也是为了展现出吴国出兵的决心,大殿上所有大臣都把自己的全部家当拿了出来,直接交给给军机处全权处理,用作军费开支!

    这一次,只用了短短三天便把所有的准备做好,秦皓也重新回到边境,只等春天一到,挥师南下!(未完待续)

    chapter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