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7章

    随着绥远抗战的爆发,日方不断从关外调运军队进入关内,平津间的日军人数剧增,一切迹象表明日军在积极备战。消息传出后,西京各界群众为声援抗战自觉行动起来,西安救国联合会、西北教育界抗日救国大同盟等组织纷纷成立,就连全城两千多名人力车夫也成立起人力车夫抗日救国会,大家纷纷通过各种方式募捐,并携带捐款和慰问品奔赴前线慰问抗日将领,一时间西京市掀起支援抗战的爱国高潮。

妥善处理完罗增荣的身后事,陈凤良这才觉得自己已有很长时间没去见沈金书了,此时的他很想给沈会长建议,尽快成立长安戏曲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在此之前,他已早早吩咐赵兴怀和胡淑曼开始编剧和排练了两部抗日秦腔剧《山河破碎》和《淝水之战》。陈凤良还想告诉沈金书会长,他准备带上长安秦腔总社人马,前往北平前线为抗日将士义演。这个想法已在他内心埋藏酝酿了许久。

这一天,赵兴怀陪同陈凤良一起去见沈金书,刚一进门,就看到止园剧场里也正排练着抗日剧目,虽不知具体曲目,但唱腔精准流畅,情感慷慨昂扬。陈凤良暗自思忖,莫非沈会长和自己有着同样的想法?他果然猜对了,在两人未曾见面的这段时日里,沈金书亲自参与排练了抗日京剧《还我河山》。老当益壮、精神焕发的沈会长听到陈凤良也想带队北上的想法后,两人紧紧握住对方的双手,深感在此事上“所见略同”。沈金书随之嘱咐京剧社长赵天佑,让他和赵兴怀共同对剧本和唱词多加斟酌研磨。

望着满怀激情的沈金书,陈凤良不无感慨地说道:“前段日子,我处理完罗增荣身后诸事,本想早点来和你聊聊‘北上义演’这事儿,又想着戏还没有排练好,不知道该给你咋谈。今儿一来,看到老兄你也没有闲着,便知道是我自己多虑了。”

沈金书微笑答道:“你要是不来找我,我就找你去。现在社会各方面都组织力量支援抗日,我们戏曲人当然不能无动于衷。我既然排练了这场戏,肯定是要送去前线义演,不妨你我同往,用咱们的秦腔和京剧,一起为抗日将领们鼓劲加油,也算是我们这些梨园中人为抗战贡献些绵薄之力吧。”陈凤良欣喜自己和沈金书的想法不谋而合,心里甚感欣慰。

话说至此,两人交谈便再无顾虑,于是陈凤良便把曹云亭他们最近的作为低语细说出来。沈金书默默听罢,毫不迟疑地赞许道:“民族危亡之际,我们梨园行里能有这样的能人,这是我们的骄傲。你我虽已上了岁数,可我们的年轻后生大有出息啊!虽然出了冯其中、任欣荣这样的败类,但也有曹云亭和魏光华这样的正义之士呀。”

而后,陈凤良和沈金书一起在书院门沈宅约见了曹云亭,三人敞开胸怀直抒胸臆,不仅将各自对当下世态的认知和想法统统倾心交流一番,还让他们之间的信任上到新的台阶。沈、陈两位前辈至情至理、推心置腹的话语令曹云亭深为感动,原本心底残存的少许担忧,此时已被前辈的拳拳之心、盈盈之情全部融化而散。既然读懂了两位梨园前辈的真实心意,曹云亭心里一直悬空的石头总算落地了,他看着书房墙壁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字匾,居然不知该如何向两位老前辈表达自己的敬重之情。

北上义演临行前,沈金书主持召开了一次长安城所有梨园班社参加的大会,在会上成立了长安戏曲抗日联合会。听得戏曲界的壮举后,肖玉仁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主动找到曹云亭,请他引见了沈金书和陈凤良,并说西京工商界也已成立了抗日救国会,商户捐助了大批物资,他们准备组织专门人员,用卡车将物资运往抗日前线,顺便邀请曲艺界同道一起乘车北上。陈凤良和沈金书听后大为高兴。

随后,陈凤良将长安秦腔总社事务暂时交予曹云亭关照打理。临行前,长乐坊大剧院老板赵本斋给陈凤良多结算出一笔钱,说是自己也想为抗日救国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出发那天,京剧崇林社弟子们个个欢呼雀跃,要返回北平了,大家喜不自禁,止园剧场老板叶琦与朝夕相处的众人依依道别。此时的长安城已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城墙内外姹紫嫣红的各色春花和满街新发的春绿摇曳在春风里,仿佛在为远行的人们送行。当日,各大媒体纷纷报道长安戏曲人北上义演的壮举,一时间在全国各地传为美谈。

李震得知京剧社和秦腔社几乎倾巢北上,心中不免一喜;又听说曹云亭和魏光华等人留了下来,心头又是一惊。他一面吩咐冯其中继续监视长乐坊大剧院的风吹草动,一面给北平调查科秘密通告京剧崇林社和秦腔社北平之行,并特别提醒,如若发现有共党成员混迹其中,即可在北平收网捞鱼实施抓捕。李震心想,如果北平调查科能有所收获,那他在长乐坊大剧院很早以来撒下的罗网也可顺理成章地收起。

冯其中和任欣荣分别得知秦腔社与京剧社一起北上的消息后,两人心中不约而同地生出怅然若失的感觉,这种感觉既包含有背离剧社后离群索居的失落,又有对心中所牵念之人的担忧。冯其中自然是担心杨小云此行的安危,而对任欣荣来说,北平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那个地方让他时常想起一个人,想到那个人此刻身处战乱边缘,他心底便不由得升起一丝莫名的担忧。任欣荣所挂念的那个人,自然是他的生身母亲——京郊莲溪庵静尘师父。

这次北上演出,寒梅和杨小云最是当仁不让。陈凤良起初想着,此行千里迢迢、歧路遥远,不知她们两人是否受得了一路的辛劳?就在这时,胡淑曼和女弟子申湘云也请愿前往北平,看到她们四人在一起的精气神反而胜过赵兴怀和王文月他们,陈凤良彻底放下心来。杨元厚是临出发前才决定要跟大家一起去,女儿杨小云从来都是他的命根子,陈凤良明白他的心思。于是,陈凤良率领的秦腔社和沈金书、赵天佑率领的京剧社一行数十人风雨同行、甘苦与共。

越往北走天气越发清冷,沿途看见大批北上抗日的部队官兵,黑压压的队伍夜以继日地前行。无数南逃的难民络绎不绝,从他们惊慌失措的眼神里,陈凤良看到的满是饥饿与惊恐,战争的阴影笼罩在每个人的脸上,此时华北大地上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来。

负责押运物资的王福接受肖玉仁重托,他需要克服一切困难,按时将这批物资安全送到抗日前线。经过三天的日夜兼程,车队已过了保定,北平城抬首在望,但此时却踟蹰难行,路面上到处是中央军的部队,物资车队半个晌午也没能开出一里地。

王福心焦难忍,四处奔走打探,终于获知通往前线还有一条绕道北平西边的公路可走,为了不耽误时间,沈金书和陈凤良商量后决定,让王福和物资车辆绕道先行一步。

正当王福担忧两社人员从这里如何前往北平城时,只见赵兴怀、杨元厚和王文月他们分头找来十多个人力脚夫,赵天佑带着崇林社兄弟们又寻来六辆马车。两社所有人员坐上马车后,赵兴怀自告奋勇留了下来,他和搬运演出行头的人力脚夫走在最后边。王福看着他们一行继续北上后,这才带着车队往北平城西边驶去。

沈金书和陈凤良带领大家先到达了北平城,赵兴怀搬运行头的队伍晚了两天后也安全抵达。终归是北平京剧界曾经响当当的老班社、老前辈回归了,当年崇林社驻场演出的朝阳剧院老板黄兴梅最先得知了消息,他早早就派人前往城门口迎接。遥想当年崇林社在北平城的悲惨遭遇,多年来黄兴梅一直对崇林社老社长章云飞怀有深切的愧疚之意,

再次走进熟悉而又陌生的北平城,重新步入了朝阳剧院,沈金书内心百感交集。等把一切收拾停当后,沈金书带领崇林社所有人员来到北平燕岭脚下,众人望着章云飞早已荒草萋萋的坟头,齐刷刷跪倒在地热泪长流。

“师父啊,金书总算没有辜负您的托付,又把崇林社重新给您带回来了。今天众弟子们都来看望您,您老若是地下有知,也可瞑目了。”

随后,他又来到师弟任少山墓前低语道:“只怪我没有管教好欣荣,如今他脱离了梨园行,去给国府做事了,师哥不敢草率断定他的所作所为是对还是错。所谓‘儿孙长大不由亲’,欣荣如今已是大人了,他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张,但愿有朝一日,他能亲自来这里给你说说自己的事情。”

沈金书一番恳切言语,竟惹得众弟子们潸然泪下,赵天佑上前搀扶起师父时,只见荒草丛生的地面上压了两道深深的膝痕。

沈金书从燕岭祭拜回来后,得知陈凤良带着秦腔社安顿在城西的玉渊潭剧场,顿时心里对秦腔社的这一举动有些难以理解,按说大家住在一起,平常也好互相有个照应。等到两人再次见面时,陈凤良看出了沈金书心中的迷惑,便直言不讳地说道:“寒梅年幼时在长安戏班学戏,有个师姐名叫上官虹,后来学戏不成,便跟随父亲来北平做买卖,如今家里小有些钱财。也不知她从哪里得知我们到了北平,今天早晨派人来非要请大伙过去,说她和玉渊潭剧场那边人熟,早就做好了所有准备。我想着大家都在朝阳剧院这边,未免有点拥挤,再说咱们相距也不是很远,来回联系也方便,我便答应了过去。”

沈金书不以为然地白了陈凤良一眼说:“我和你在长安这么多年,咋就不知道你在北平还有个做生意的女弟子?”

陈凤良嘿嘿一笑道:“咱老哥俩谁还瞒谁呀,我就是这么一说,你也权当那么一听。再说京剧和秦腔混在同一家剧院里,终归也不是个办法。既然有人热忱相请,咱又何乐而不为呢?至于其他的原因,即便我不说,您老哥心里也明白。我们在长安时,眼睛看到、耳朵听到的也不少了,曹云亭和魏光华他们做的事情只要仁义,咱老哥俩可从来都是支持的。如今这世道很不明朗,面带微笑而背后插刀的人不在少数,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毕竟我们人在外地,选择和仁义的人在一起,心里总是踏实一些。”

陈凤良这番坦露心迹的大实话,终于打消了沈金书心中疑虑,他也不再加以阻拦,只是一味嘱托要密切联系,多加保重。

陈凤良带着秦腔社众人入住玉渊潭剧场,上官虹热情而周密的安排让所有人都感到心满意。事实上,早在陈凤良和沈金书商议带队北上义演之时,曹云亭已经通过秘密渠道请求北平党组织多加照顾长安戏曲界一行,并一再叮嘱寒梅、杨小云、申湘云和王文月,到了北平后,一定要积极配合组织的安排,而上官虹,正是中共北平党组织派来接头的。

寒梅深知此行所担负的重任,北平党组织之所以派上官虹一位女同志前来接洽工作,也是考虑到彼此便于沟通,毕竟她们四人要时刻面对秦腔社众人。为了避免节外生枝,以便顺利完成这次的义演,寒梅她们四人的特殊身份万万不可暴露,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大家顺利到达抗战前线。

日寇不断蚕食百姓家园的劫掠行径,让北平民众深感切肤之痛,尤其是从东北逃难到北平的人群,他们胸膛里的愤怒像火药桶一样随时都有可能爆燃。玉渊潭剧场将“长安秦腔社远赴北平城义演”的布告一经贴出,瞬间刮起一场旋风,北平城内来自全国各地喜爱秦腔的戏迷,将整个剧场围得水泄不通,第一天的演出整整持续到次日凌晨。

北平戏迷的热情深深感动了陈凤良,他让赵兴怀和杨元厚披挂上台,分别表演最拿手的秦腔名剧《长坂坡》和《哭长城》。因为是爱国义演,各界群众纷纷涌到玉渊潭剧场观戏捐资,场面十分热烈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