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二十一章 交锋

    朱鸾随书童穿过长长的抄手游廊,走向府衙后院的一座亭子。

    她抬起头,看着亭子里那个身影。

    即便距离较远,隔着那么多年的光阴,她还是能一眼认出方伯年。

    老人换上了常服端坐在亭中。

    倒也不嫌麻烦。朱鸾心道。

    等下鹿鸣宴结束之时,他一个主考官还是要出面,到时候还得换回来。

    恐怕是觉得穿着官服和一女子说话不成体统吧。

    除了例行的簪花,在公开场合这位主考大人从未和她说过一句话。

    并非是因为方伯年沉默寡言。

    沉默寡言的人也不会一路青云直上成为阁老。

    事实上,参加鹿鸣宴的大部分学子都和他交谈过。

    这也是传统,因为从今日开始,今科举子就都算是方伯年的门生。

    能挤到他面前的学子,方伯年都会耐心与之交谈,哪怕是末榜学子,也会浅谈辄止,笑着拍着肩膀勉励几句。

    首榜学子当然要更不同些。

    老人会如同家中长辈一般仔细询问学问和日后的志向,甚至凭记忆和学子评点文试所作的文章。

    哪怕是武试学子,也会赞一声少年英武,之后定要勤加修行。

    对乡试主考的义务完成的滴水不漏,所有举子心生敬仰。

    这是朝廷大员的风范,也是合格主考的做派。

    而在这过程中只有一个例外。

    那就是朱鸾。

    今年这惊天动地的乡试结果,多方其实都一直在观望着主考的态度。

    但方伯年从始至终没有微词,公事公办看不出任何态度。

    而朱鸾自己心知肚明,他并未和她交谈,更不像是其他首榜举子有从主考那收到勉励。

    连场面话都不曾有。

    方伯年像是对待空气一般对待新科解元,但硬要说也找不出一丝错处。

    这就是方伯年的风格。

    ……

    ……

    朱鸾本以为在徽州这事也就这样了,反正方伯年没几天就会回神都。

    方伯年视她于无物,她也没有单独去和他敬酒。

    却没想到他居然会单独约见。

    朱鸾看着越来越近的亭子,和亭子里的那个身影,目光微凝。

    她能恨的人很多,但能被她恨上的人不多。

    将她视为仇敌的人不少,但被她视作仇敌的人不多。

    大部分人都没到那程度。

    而这位方阁老,则是那为数不多的人中的一位。

    就在朱鸾走到离那个亭子还有十余步距离时,领路的书童突然停下,侧身让到路边,做出请的手势。

    “朱九小姐,这之后的路还请您一人前行。”书童道。

    朱鸾点头,跨出一步,微微一怔。

    这是……

    属于修行者的……屏障。

    连隔音措施都准备的如此完善,不愧是方伯年。

    朱鸾面无表情继续往前走,就在离亭子还剩几步时,亭中突然传来老人声如洪钟的声音。

    “太元朝贾公五饵三表之说,何为?”

    朱鸾脚步一顿,答道。

    “爱人之状,好人之技,仁道也;信为大操,常义也;爱好有实,已诺可期,十死一生,彼将必至;此三表也。”

    少女声音清冽,脸上一丝惊讶也无,静静道。

    “赐之盛服车乘以坏其目;赐之盛食珍味以坏其口;赐之音乐妇人以坏其耳;赐之高堂邃宇府库奴婢以坏其腹;于来降者,以上召幸之,相娱乐,亲酌而手食之,以坏其心;此五饵也。”

    说完她向前走了一步。

    老人再问。

    “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先夏朝孔公何疏?”

    朱鸾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