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百二十四章、弑君

    张晓心想:来都来了,哪有能放你走的道理。“叔父既然无心朝廷,那不如就留在辽东帮我吧。”

    “我一个无用儒生能帮你什么,我看你还是想劝我重新入仕,我是不会答应的。”卢植直接拒绝了。

    “叔父先听我把话说完,再拒绝不迟。我请叔父留下也不是为了任职,而是希望叔父能在辽东开山授徒。”

    卢植身体微微一震,他倒是没想到张皓会这么说。“我年老体弱,精力大不如前了,哪能教授学生啊?再说,你就不怕我误人子弟吗?”

    “叔父又说笑了,您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怎么说是老呢?”张皓笑道,“再说您乃是是天下名士、海内大儒、士人之望,哪怕是再愚钝的人都能在您的教导下,成为国家栋梁。”

    哪怕是再淡泊名利的人受到别人的夸奖,脸上不显喜怒,但心里也不会讨厌。卢植淡淡地说道:“我哪有你说的那么厉害。”

    张皓趁热打铁:“叔父也是知道的,我平州地处东北,乃是苦寒之地,这学问本就不够昌盛,也没出几个知名天下的饱学之士。若是叔父在此传道,定能使平州涌现大批栋梁之才,报效国家。

    而且平州夷狄众多,若是能通过教化,使之由夷变夏,从而消弭边关战祸,那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呀。”

    卢植听完张皓的说辞,心中有些意动了。他原本想要归隐,也不过是为了逃避汉室危倾,而自己却毫无作为的事实。但是如张皓所说,自己若是能培养出许多为汉室效力的人才,这也是另一种报效朝廷的办法。

    “我想在这里住几天,考虑考虑。”卢植没有立刻答应。但是张皓却是明白他已经同意了,于是立马让人为卢植安排。

    其实卢植留在辽东授课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会有大批的士人会因为他的名声而跑到辽东来。

    这样不仅能改善张皓在士人中的形象,还能一改平州的文气。说不定还会吸引来一些历史上有名的人才。

    在张皓出征前,一座从未有过的书院,在襄平城以东十里的地方,开始筹建起来。

    一些闻名而来的士族,听说张皓为大儒卢植在辽东讲学所修建的学院,于是主动找到张皓要求捐款。

    士族们不仅是为了在这件事上刷一波脸,也是为了将来自己的孩子可以在卢植门下听课。华夏的父母为了后代,自古以来都是很拼的。

    就这样,卢植留下了的第一个好处出现了,这在张皓意料之外。

    ……

    天下声讨董卓的浪潮愈演愈烈,各地州郡也都蠢蠢欲动,甚至像桥瑁、曹操等人公开招兵买马,要起兵讨伐董卓。作为当事人,董卓自然是不会装作不知道的。

    “这些混蛋,枉我之前还礼贤下士地去招揽他们,不同意为我效力也就罢了,现在竟然还敢反抗我,真是该死!”

    一旁的李儒见董卓如此恼火,于是说道:“太尉,那些人反对您不过是因为您废了天子,改封弘农王,又立陈留王为帝。他们口号也是恢复弘农王的帝位,不如我们答应他们?”

    “混账!”董卓听了这个建议更怒了,“这废立天子的大事难不成是儿戏吗!再说我若是因为他们的胁迫,而照他们的意思做了,那等于是承认自己做错了,我还如何权倾朝野,统御百官!”

    “既然如此,那太尉便断了他们的念想!”

    “此话怎讲?”

    李儒阴恻恻地说道:“他们不是不服当今天子,想要恢复弘农王的帝位嘛,那如果弘农王没了,他们还有什么借口反对您呢?”

    哪怕董卓再怎么胆大包天也没想到这个主意,不是想不到,而是不敢想。这个世上不孝还不是最大的罪名,弑君才是。那是真正的千古骂名、遗臭万年。

    “我怎么能做出这等事,况且这弑君难道不是更好的借口吗?”

    “太尉,当初周勃、陈平将少帝刘弘及其兄弟诛杀,而迎立文帝,这天下有谁说他们是弑君的逆贼。如今也是一样,只要杀了弘农王,这天下人自然会偃旗息鼓,遵从新天子。”

    董卓陷入沉思,李儒的话让他犹豫不决。李儒见状便接着说道:“若是太尉仍旧担心背负弑君的骂名,此事可交由属下处理,倒时候对外宣称弘农王因疾暴毙即可。”

    听到李儒这么说,董卓心里稍微放下了一些负担,终于下定决心:“你记得将事情做得干净利落些。”

    “诺。”

    既然事情决定下来了,那就立刻去做。当天晚上,李儒就来到了刘辩的寝宫。一大队士兵闯了进去,将所有的宫女赶了出去,只留下刘辩一人。

    一个孩子被一大群虎视眈眈的士兵围在中间,这个场景是个孩子都受不了。刘辩立刻大声哭了起来,身体不停地往角落里靠去。

    “弘农王不要怕。”李儒笑着说道。只不过他的表情在烛火的映衬下,更加的阴森可怖。

    “你、你、你不要过来呀!母后,我要去找母后!”刘辩哭喊道。他还不知道,自己的母后在自己被废的那天,就已经被董卓以害死董太皇太后的罪名给杀了。

    “弘农王你病了,不过不要怕,只要喝了这个你马上就能好了,而且你还能见到你母后了。”

    “我不要,我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