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255|负心人

    曹非到郑国已经有两个月了。

    他本为魏人,又在燕地生活多年,想在短时间内站到郑王面前成为他的心腹,实在是痴人说梦。

    郑王是什么脾气?他有什么作为?他想做什么?他喜欢什么样的人?讨厌什么样的人?

    这些他统统不知道。

    不过在他前面已经有了很多失败的例子。

    新王继位,自然有无数像曹非一样的人企图投其所好,一步登天。

    有人从郑王旧事上看出,郑王对先王修仙这件事肯定是不满的,所以他们带头反修仙!

    有胆子小的,先拿自家开刀,不管是亲父亲母,亲儿子亲闺女,只要修仙,统统该打打,该骂骂。父母不能骂,跪到晕过去为止,也誓要求父母不要再修这什么仙了。

    有胆子大的向外下手了。先王在位五十余年,郑国上下,不管是城镇还是乡村,最多的是“仙”。大大小小的道馆、仙山、仙洞、仙人多不胜数。

    不管是官还是民,无不修仙。哪怕奴隶,都盼着来个仙人,赠个仙草、仙药、仙丹、仙书什么的,好教他们一步登仙,从此再不在人间受苦。

    百姓信仙人,还要考虑一下家里有没有钱,明天的饭在哪里这些现实问题。

    有钱人修仙没了这些后顾之忧,自然可以想怎么修,怎么修,想在家里养多少仙人,养多少仙人。

    各种奇异之物,奇异之人,也都受到了追捧。

    曹非一路走来碰见在一个村庄里,有一个人天生有两颗脑袋!结果他成了仙人,破衣烂衫坐在土丘上日日感应天地日月,吃喝都由四里八乡的村人送来,村人想问个吉凶,他也能云山雾罩的扯两句。

    曹非蹲着听了两天,发现这个仙人还真读过几本书,所言所述也不尽是胡扯。

    这样的仙人,留他一条性命也未尝不可。

    但仍有更多的仙人遭了恶运。

    曹非撞上了几处被捣毁的洞府,仙人带着仙妾、仙婢、仙童、仙仆一起被绑了,该杀的杀,该卖的卖,该抢的也被抢走了。

    他又打听了一番,发现这几个仙人虽然口里说着仙,做的却尽是人间恶事。

    他们抢占民田,说要种仙草,百姓想要夺回自己的田,在自己的田里继续种庄稼还要从他们手里“买”回来。

    附近村庄生得貌美的女孩子,他们或抢或要,总要带回洞府去一□□仙,若生下孩子,那是仙童了,天生的仙人之体。

    他们还会找附近的有钱人要钱,说要炼仙丹送给大王。

    这样的仙人,死了自然不可惜。

    他边走边看,走了两个月才来到郑国国都:望仙城。

    郑国国都以前不叫这名,大概在三十多年前,先王遇上了个仙人,一意孤行把国都的名给改了,改完之后,气死的老臣连着出了半年的殡。

    因为□□字是第一代郑王起的,这等于是把祖宗的名字给改了。

    要不是死了那么多老臣,听说先王还打算把王陵的那座山名也给改改,再把亲爹的谥号给改改,也让老人家沾沾仙气。

    因为死了四五个人吧,后面这些打算都没完成。也改了个国都名,改了个王城名。

    郑王所居之城,名为逍遥台。

    现在望仙城的人都不乐意叫这个新名字,不过时间久了,也习惯了,是叫出来了总有一股调侃戏谑又毫无办法的味道。

    “我们仙城,是这样。”一个披头散发,襟怀大敞,留着尺长的胡子的男人站在曹非面前,一眼看出他不是郑人。

    头发梳得好好的,脸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穿得整整齐齐的,这人还穿了鞋!

    你肯定不是郑人!

    曹非也没扮成郑人,他也扮不像。他笑着点头:“我是魏人,在外游历多年,听说郑王新继位,特意过来看看热闹。”

    这个郑人笑呵呵的说:“我们这里热闹最多了,你再早来半个月,天天都有热闹看!”

    这说的是郑国大姓陈、石、曾三家出的事。

    这三家老人都曾世代为官,曾家更是出了两代王师,先王是曾家老□□教出来的学生。

    学生在学生时还好,当了大王开始也好,等修了仙之后不是东西了。

    他要是自己修自己的,曾老□□也不会气死。可他先是改了王都的城名,好好的文昌城变成了不伦不类的望仙城,这都算了,先王还想把他爹的谥号变一变,再把亲爹挖出来,重新给他爹修个新王陵,他都当仙人了,也要给亲爹升升待遇。

    曾老□□苦口婆心劝了半年多,没劝回来,只好以死抗争。他在宫门前把自己饿死了,也饿死了陪着他来的两个儿子四个孙子,还饿坏了跟他一块来威胁先王的陈、石两家的老太爷。

    于是,曾家先出殡,一口气葬了十个,除了在宫门前饿死的,还有得知他们死了之后伤心死的曾老爷子的妻子,以及两个儿子的媳妇。

    从此,郑国没有曾家了。因为曾家早在十年前没有旁系了,曾老爷子独脉,他倒是认真生了两儿子,两个儿子又生了四个孙子,可惜一口气全带下去了。

    曾老爷子还有几个学生,说起来也是先王的师兄弟,见此情形,一个割了头发走了,说此生再不入郑,也不认自己是郑人了。另外几个要么跟着曾老爷子一块死了,要么隐姓瞒名走了。

    陈、石两家的老爷子多撑了几个月,最后也没了。但这两人没祸害子孙,没带着子孙一块去跪宫门。只是亲爹亲祖被先王害死,陈、石两家不做官了。

    不过,当年不做官可能是心怀怨恨,五十年过去,还记得当年的事的人早埋在土里了,留下的后代未必不想做官。

    在郑王继位后,先葬了先王,又葬了先王后,前后折腾了两年,郑王才算缓过神来管一管这千创百孔的郑国。

    首先要选士,一朝天子一朝臣,郑王大概受够了先王在时那些只会拍马屁的大臣公卿,一口气请了近半大臣回家“养老”。

    怀抱着炭火一样的热情想当官的人在看到这一信号后,无不上蹿下跳的想让郑王看到他们这些良材美质。

    先王修仙,于是当年士人都寻仙访圣,回来对先王说曾在某山、某湖、某河、某林,或者干脆在自家睡午觉时梦到了神仙,得仙人点化,听了一首仙曲,赏了半曲仙乐等等。

    先王信了,留下做官,先王不信,回去等上十年再来一回,可以再遇一回仙嘛。

    现在的郑王貌似是不修仙的?恨修仙的?

    那他们骂仙人!全是骗子!

    一开始还真有人靠这个做上了官。据说有一对兄弟,父母痴迷仙人,散尽家财,这对兄弟以前是孝顺,也不能违抗父母,看着父母把家里辛苦攒下的钱拿去送给仙人,拿回来一些不知是什么的仙药、仙草供在家里,天天三跪九叩。

    等父母去世,这两人葬了父母,偷偷跑去把这仙人给杀了,然后被地方官抓住,按律当斩,可这县官觉得这对兄弟这也算是情有可原,把他们送到望仙城,在郑王面前陈情,希望郑王能饶恕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