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卷:官场新丁 第四章:回家


    第二天早上起来,看到父母好像是年轻了几岁一样,何志伟心里犹如吃了蜜一样,一大早爷爷奶奶两人就过来了,拉着何志伟的手说了好一会的话。

    吃了早饭之后,何父何母说今天要去浇地,何志伟说到:“妈,今天你在家吧,我跟我爸去浇地就行了。”

    “你才回家,好好歇歇吧”,何母不让。

    “没事,我天天在办公室坐,刚好趁着这个机会锻炼一下,你在家里准备饭就行了。”何志伟说到。

    “好吧”,何母让何志伟两人到地里浇地去了。

    老刘庄这边属于典型的沙地,地质比较差,天热的时候基本上每天都在浇地,所以家里也离不开人。到了地里将铺好水带推上闸刀,便开始了浇地。

    这时有人看到何志伟在地里浇地便打趣到“哎呦,这国家干部还下地啊。”

    “刘根叔,你别笑话我了,什么干部啊,就是跑腿的,来抽个烟。”

    接过烟之后说的“哎呦,这烟不便宜吧?”

    “一二十块钱,算是永城市那边的特产烟。您尝尝这么样。”

    点着之后,抽了一口说的“好烟就是不一样,真是出息了,你爸妈这算是熬出来了。”

    七月份的太阳很毒辣,晒了一上午给何志伟晒的够呛,还好地浇好了,下午回到家里何志伟开始着手写自己的书,《房地产发展》,书里面从过去的政策、现在的政策以及对于未来政策的预见。

    同时肯定了房地产发展对于国家、城市的有利因素,但是又提出了房地产发展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房价过高容易使得购买房子变成投资的行为,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等等。

    因为拥有后世对于房地产的了解,所以写起来如鱼得水,洋洋洒洒几十万字,一个多月的时间便完成了,写好之后何志伟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效率居然如此的高。

    这可以说是一天一万多字了,写好之后又进行了反复的修改,校对错字病句等等,又花费了一周的时间,这才算完成。

    然后将书打印了几分,投到了几家可能会出版此书的出版社,而假期也已经余额不足了,算算时间一般大学开学是九月底前后,而老师一般要提前一周到校。

    平时在家里没事的时候干干农活,然后考虑自己下一本书写些什么东西。而这个时候系统又传来了他那机械的声音,“宿主通过一个多月的劳动,深刻的了解了农民的辛苦,特奖励书籍出版的机会。”

    对于系统的神出鬼没,何志伟早已经习惯了,记得看其他的系统流的小说,他们的系统是多么的智能,多么的逗比,到咱这里好么,平时根本没有动静。

    如果不是上一次系统发声,让自己成功的进入到了体制内,何志伟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系统了,而现在又是一个多月没有动静,还好带来的是好消息,自己的书籍可以出版了。

    一旦书籍出版,那么自己就有了稿费,可以改善一下自己和家里的生活环境,自己家里到现在为止,还是三间堂屋加上三间东屋,还有一间杂物间。

    房子都很老了,特别是杂物间看起来年龄比自己都大了,赚到钱之后赶紧的把家里的房子盖一盖,至少让父母能够生活在好一点的环境里面。

    系统说的很对,现在的农民很辛苦,但是系统不知道的是未来的农民更加的辛苦,现在的粮食价格跟十年后的粮食价格差不多,但是其他的化肥种子都在飞速的涨价。

    更不用说房价、物价等等其他的,所以如果说什么职业最不容易,那里面一定有农民。而现在的领导人距离农民越来越远,他们听不到农民真实的声音。

    他们听到的都是经过包装的农民,看到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所以何志伟希望走上更高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我国的农民发声,让农民国的更好一点。

    果然第三天何志伟就接到了电话“喂你好,我是竹林出版社的编辑王海涛,您寄给我们的《房地产发展》这部作品我们看过了,觉得非常的有价值,希望可以出版。”

    “哦,您好您好,我是边城剑客”何志伟连忙回答到。

    听到何志伟的声音,很年轻王海涛有些疑惑的问到:“这本书是您写的?”

    “千真万确,我这里有大量的手稿可以作证,而且您应该也没有见过这类似的书吧?”何志伟说到。

    王海涛问了几个问题后说到:“我现在有些相信是您写的,这样您看如果方便的话到出版社来,咱们见面谈一谈。”

    “可以,没有问题。”何志伟与王海涛约好了时间后,留下了王海涛的电话这才挂了电话。挂了电话之后何志伟高兴的一下子跳了起来,一旦出版成功那将会有很多的版税收入。

    还好家里人听了自己的话,按上了电话,否则的话真的就错过了。等到何父何母两人回来之后,何志伟告诉两人准备去京城一趟。

    何母问到:“怎么了,去京城干什么呢?”

    “保密暂时”何志伟跟家人买了个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