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章一四四 战场见

    杀人,有时候并不一定要见血。

    就好像同样是先锋官腰牌,在纪国公嫡孙常康的手里,可以用来建功立业;在燕王次子武高煦的手里,可以视为一种羞辱;到了崎帅手里,则变成一道催命符。

    起初,崎帅并不明白太孙允炆为什么明明讨厌他,却还是一定要将先锋官腰牌给他,但是后来渐渐明白了。

    在接下来的十几天里,随着大明对入侵西境的魔国军队发动总攻的时间不断逼近,这道催命符的含义越来越明显。

    首先是在军资方面。由于崎帅等人的战马在武高煦袭营示威之夜损失殆尽,他多次向军需官申请进行补充,可是无论申请多少次,得到的答复永远只有一个字:“等”。至于说等到什么时候,没有人告诉他。

    其次是在人员方面。按照福字营的规模,先锋部队应在千人左右,崎帅带来的兄弟不足百人,自然也要补充齐全才行。然而军中主薄仅划拔给他200人,数量远远不够不说,还全是老弱病残。

    结合这两方面来看,一旦大战打响,崎帅这支先锋部队奉命赶赴前线的话,结局可想而知。

    要是再比较一下另两支先锋部队的待遇,更是让人心怀不忿。

    武高煦就不用说了,整天带着自家的燕云精骑在校场上耀武扬威,一切供给谁都不敢少了他的。而常康那边,福字营最精锐的遁甲兵总共不过2000人,一下就划给他一半,各种物资想要多少给多少。

    萧平和方家兄弟对此心急火燎,几乎天天都往军需官和主薄处跑,但是并没能改变什么。

    至于崎帅,倒是一直表现得不急不躁。没马?那就多练步战。给的人员全是老弱病残?一样照单全收。有感于他的澹定,手下那些兄弟们渐渐也定下心来,每天振作精神该训练就训练,该吃该睡的一样不误,连带着那些新划拔过来的老弱病残也不再总是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

    其实崎帅并不是不着急,相反,他心里比谁都急。但是他非常清楚,既然是太孙想让他死在战场上,那么面对不公正的待遇急也没用,想活命的话最终还得靠自己。

    在耐心等待了十几天后,他物色到一个“突围”的目标,那就是常康。

    所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在武高煦袭营那晚,常康给他留下的印象很不错,再加上这些天他的观察,常康在带兵、练兵方面是有着真才实学的人。简单言之,他觉得这是一个可以结交的朋友。只要常康能利用自己的身份帮他度过眼前难关,将来他自然不忘相报。

    这天傍晚,陪兄弟们用过晚饭后,崎帅来到中军区域,走进了常康的营帐。

    此时常康一身便装盘膝坐在行军软榻上,正点着上好的松香烛看书。明亮的烛光映在他白白净净、棱角分明的脸上,再配着营帐内摆放整齐的甲胃、刀弓等物,让他看起来颇有几分儒将风采。

    崎帅进门后笑道:“常兄不愧是将门之后,时刻不忘勤读兵书,真是叫人佩服。”

    然而常康并没有如他期待的那样热情相迎,甚至,坐在榻上动一动的意思都没有:“崎先锋,没事的话请不要打扰我用功。”

    崎帅一愣,没想到一见面就碰了钉子。但他觉得有真本事的人傲气一些也可以理解,便又笑道:“都说一回生,二回熟,大家都在统领帐下听令,虽然此前没说过话,但是见过这么多次至少也算半个熟人了吧。常兄难道真要如此绝情?”

    常康抬眼瞧了瞧他,微微皱起眉头:“绝情?如果本来就没有情义可言,又何来绝情一说。”

    崎帅笑容一滞,被常康这种丝毫不留情面的态度给噎得半晌说不出话来。但是他不想就此放弃,强笑道:“我印象中的常兄,可不是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