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十六节


    “哦?很热闹吗?”刘荣问道。

    “这个是当然了!”王启年笑着说“据说今天,曹地大贾邴氏,齐国的大豪商刀间还有宣曲的任氏都会派人来!”

    “哦。。。。。”刘荣从来也没有听说过这些人,那里有什么印象,因此他的反应就比较平淡了。

    但是,对于这个公元前的商人,他还是很有兴趣的,毕竟,一个国家,最富裕的人群,永远是那些善于经商的人。

    。。。。。。。。

    于是刘荣便换上了便服,坐上一辆普通的马车,在十几个太*侍卫和赵慢熊的保护下,跟着王启年来到了距离长安城三十里外的宣阳亭。

    这个时代的所谓亭,其实就是现代的村。大汉国一般是十里一亭,这样来划分自己的郡县。

    而这个叫宣阳亭的地方,则似乎是由于处在长安往函谷关的官道附近,所以特别的繁华。虽然,还比不上霸桥,但至少,也算的上一个富村了。

    马车刚一进入宣阳亭的辖地,映入刘荣眼中的,便是无数的人流与车贩,来自各地的商人,操着不同的口音,在那里叫卖着自己的东西。

    丝绸,盐,铁以及农具,种子,粮食是这个市场上的主角。

    但刘荣有些奇怪,因为似乎从秦代开始,函谷关便需要特殊的文书以及一定身份的爵位,才允许通过,这些商人是怎么把来自大汉国各地的商品运进来的?函谷关守将难道就胆敢将他们放进来。

    便问拘谨的坐在他对面的王启年道:“王卿,这是怎么回事?这些商人,怎么把东西运进函谷关的?”

    王启年闻言笑了笑解释道:“这是太宗皇帝的恩德啊!”

    “怎么说?”刘荣对这个时代的工商政策并不是很了解,他急忙问道。

    “太宗皇帝即位后,便解除了函谷关的关禁,允许天下商贾自由往来,后来又采用晁错之议,允许豪商将自己的粮食输送到边郡,换取爵位,于是现在的豪商,都通过这个办法,获取了十三级以上的军爵,函谷关的关禁,便不再可以阻挡他们了!”

    “哦。。。”刘荣虽然不了解文帝这样做的原因,但像文帝这样英明的皇帝,肯定不会是为了通商利商才干出鼓励工商的事情的,或许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迫使他必须采取这样的措施来稳定局面。

    他叫住马车,对王启年和赵慢熊道:“你们记住,现在寡人是魏其侯家的少君,而你们则是寡人家的食客,明白了吗?”

    “诺!”两人点点头应道

    。。。

    注:历史上文帝采纳晁错建议,公开买卖军爵,其中十八级的五大夫爵只需要区区一万两千石粟米,这个政策,直接导致了军功勋爵制度的彻底崩溃。但也促进了西汉的经济发展,特别工商业受到这个刺激,连续数年呈现膨胀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