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1章 第21章


    江舒云从骨子里反感这种脏乱差的环境,闻到那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臭味就反胃。

    但没办法,为了生活,有些事情不能不忍受,她现在并没有多少挑剔的余地。

    等车时两个流里流气的家伙恬不知耻地凑过来,一个不怀好意地朝她吹口哨,另一个问她要不要去哪里哪里吃喝玩乐。

    江舒云伸手朝对街不远处的派出所一指:“去那里吗?”

    光天化日之下,两个地痞不敢来硬的,骂骂咧咧地比划了个下流手势后才走开了。

    江舒云暗松一口气。

    班车出来了,上车后二十分钟到了家。

    她找出一个纸盒,把蚕籽放进去,上面盖一张纸,然后接着做衣服。

    过了两天揭开纸张一瞧,小蚕已经孵出来了一大半,黑乎乎的只有针尖大小。

    江晓雪正昏头胀脑地在背英语单词,凑过来一瞧,惊叹道:“哇,这么多!二姐你摘了桑叶没?”

    “还没。”

    “那我去帮你摘吧!”

    见她这么积极,江舒云就说:“行,以后养蚕这项任务就交给你了,但不能耽误功课。”

    小姑娘整天学习也坐不住,给她找点事做调剂调剂也好。

    江晓雪煞有其事地朝她二姐敬了一个礼:“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把蚕宝宝们养得白白胖胖!”

    说完就挎着个篮子兴冲冲地跑出去了。

    从这天起,江晓雪就帮她二姐养蚕了,全家人都有事做,一个也不闲着。

    这段时间陶春兰在江舒云手把手地传授下手艺进步很快,十来天下来已经基本上掌握了熙绣的技巧,不是太复杂的花样差不多都可以绣出来了。

    母女俩一起开工,一周时间除了能做两套成衣,还能做点其他的小物件,比如绣花的荷包、布鞋、帽子等等。

    小东西还好说,做衣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很有可能遇到李小娟这样,因为体形不合而不得不改的情况,平白多浪费一两天时间。一个款式做几个尺码也不现实,最好就是开个制衣店,让人上门来量身定做。

    然而家里比较逼仄,没有多余的空间,手上也没有足够的本钱,开店的事只能暂时搁置了。

    这天江舒云正在房里绣花,江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龙门村的杨媒婆,手里还提着两包用红纸裹的点心。

    杨媒婆本名杨金花,年过五旬,以保媒拉纤为营生,常年在十里八乡到处活动,几乎无往不利,没有她说不成的亲,所以在这一带十分出名,基本上各家都认识。

    陶春兰对这位媒婆的到来很诧异,把人让进屋里,客气地问:“杨大姐有什么事吗?”

    杨媒婆头上戴着一朵红绸花,脸上涂了厚厚一层脂粉,笑起来几乎能掉渣:“老江家,喜事呀,有人托我向你们家的二丫头提亲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