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章 治国齐家1

    最新网址:    当——」

    开朝的钟声响彻四野,在未央宫上方涤荡不休,连绵不绝。肃立在大殿外等候的官员,无论是佩绶为黑黄二色的小官,还是金紫印绶的大员,俱都一正脸色,满脸肃穆的跨进前殿。

    待所有官员站定,两个黄门撑着华盖,护持在皇帝左右,从侧门缓步而入。

    长安之乱已过去三年,昔日六神无主的小皇帝,现在已是十五岁,用汉人的眼光看,已算成年。家国的不幸,更加速了他成长。亲政三年,他用瘦小的肩膀,担起了脆弱的长安朝廷,身形虽仍瘦削,但比之汉末其他皇帝,差距却不以道理计,也渐渐得到下方群臣的认可。

    来到御座旁,皇帝扫了肃立在下方的刘毅一眼,心下一定。随行的黄门高声道:「陛下驾到。」

    以王允为首的三公九卿,同时甩袖拍身,行稽首礼,然后顿首四拜.

    刘毅站在光禄勋的位置上,也跟着一大群臣子跪下,先行稽首,然后再四拜一叩头成礼。朝堂上,响起整齐划一的声音:「臣等参见陛下!」

    光禄勋为九卿之一,以如此年龄居此高位,在和平年代,可说几无可能。但他是凭拥立和战功累升而来,手里又有兵,倒也没人敢说什么。

    再说了,他今年已二十有八,比之十二岁拜相的甘罗,二十来岁就得封大司马的霍去病,仍是差得老远。当然,这也与刘毅的力辞有关。否则以皇帝的本意,给他个大将军也不是不可以。要不是王允等反对得厉害,还真已成行。

    光禄勋为九卿第二,曾称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仅排于九卿之首太常后。太常掌管宗庙礼仪,属九卿之首。地位很高,但却没什么实权。

    太常本为皇甫嵩担任。董卓擅权时,皇甫嵩与其不和,差点被杀死,后赋闲在家。长安稳定后,刘毅第一时间将这个誉满天下的老人接回来,本以为错乱时空,他会免于一劫,没想到仍病死在任上。

    不得已,皇帝只得转任蔡邕为太常。翁婿两同朝为官,本也忌讳,按道理,应以屏风相隔,甚至是蔡邕隐退才成。但现在国家战火纷飞,这点小节倒没人拿出来说。

    朝堂三公,不论是太尉王允,司徒杨彪以及司空黄琬,都选择性无视。皇帝就更不会有什么意见。

    上头都无所谓,下边的人自然不会弹劾,做些费力不讨好的事。

    从刘毅的位置看过去,四个老头子都撅着个屁股,朝皇帝恭敬行礼。他们穿戴得整整齐齐,动作也整齐划一,看起来倒甚是齐心。

    眼见众人行礼完毕,那黄门一甩拂尘,尖着嗓子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这是循例,这几年朝堂风雨飘摇,战事,民事,商事,各类事件多如牛毛,每次大朝会,都要扯半天皮,皇帝也是个勤政的主,事无巨细,都要过问。所以临朝即退的事,这几年几乎没有。

    在原来的历史上,这个长安朝廷昙花一现,仅存在两月就被乱兵攻散。而今多了刘毅这个异类,却奇迹般的挺了过来。目前控制的区域,仍仅限于司隶,三辅等部分地区。但比之原来的历史,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至少稳住了局势,虽然各地诸侯仍然自行其是。但天下正统在长安,有个基础在,凡事都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