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7章 我是一只可怜的流浪狗

    芷昕附身的这只小白狗被吓得赶紧夹着尾巴跑开。现在芷昕附身的这只小白狗,也不敢叫了,只好一边垂头丧气一边往前走。

    “我怎么办?我要去哪里?”18岁的芷昕开始认真地思考着这个问题。

    突然,有一个好心的小女孩扔来一块肉骨头,然后说:“小白狗!小可怜!来来来!有肉骨头!快吃!”

    芷昕附身的这只白狗望了望好心的小女孩,这只小白狗本能想去吃,但是却被芷昕强制控制住了:“我芷昕,一个女孩,竟然落魄到去吃丢在地上的肉骨头!太丢脸!你这只小白狗,我都附身到你身上了,能不能给我一点狗骨气!不要去吃地上的脏东西!我们要吃桌上的饭菜!”

    “即使我芷昕穿越成了一只小白狗,我也做狗界中的第一,狗上狗!”

    于是,芷昕所附身的小白狗,没有吃好心小女孩丢给它的肉骨头,而且掉头离开了。

    芷昕所附身的小白狗,离开了私立海南大学校园,来到了海南海口的得胜沙路。

    得胜沙,古称\"外沙\",因\"海口外缠一片平沙\"而得名。早在唐朝,海口是琼州的外滩,设\"白沙津\"为古渡驿站。得胜沙路在海口的地位有些类似于上海的外滩,北京的东交民巷,因为它见证了海南由任人欺侮到逐渐强盛的过程。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辟海口为对外通商口岸,在得胜沙路段设\"常关总局\"。商贾云集开展经济交流,繁盛的商业贸易已具相当规模,成为当时海南的商业中心。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海寇张十五侵犯海口,清兵把总黄开广带领海口、府城一带军民的顽强抵抗,贼寇最终被军民驱赶出外沙,\"得胜沙\"即因此而得名。公元1858年(咸丰八年),清廷与英法帝国主义者分别缔结《天津条约》,海口(称琼州口)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允许设立使馆。得胜沙街是海口洋行最多、争夺最激列为的地方。公元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法国天主教会在得胜沙设中法医院(今海口市人民医院)。公元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设邮政局。1914年国民政府在此设中国银行海口办事处,成为海南设立新式银行之始。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海口商会筹办、华侨捐资在椰子园至农垦一所一带建最早的海南医院。

    1931年,得胜沙街上的\"五层楼\"建成,称为\"海口大厦\",是建国前海口市最高的楼房。同年在得胜沙附近外沙河东侧建成海口海关。现存的海口老海关位于得胜沙路东端,坐南朝北,兴建于1935年至1937年,为得胜沙路现存较早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当时,得胜沙已发展成为海口港的主要客运码头,航运局、洋务局、琼崖电话总局、旅馆、货栈、商店蓬勃发展。海口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后,因为有了各国在海口设立的领事馆,得胜沙路成为西方人的聚居地。来自海外的商贾为了倾销商品,也纷纷在得胜沙兴建洋行,各式各样的外国商业公司在海口设有他们的办事机构。一时间,\"三五牌\"香烟、洋布、洋油、洋火充斥街头,海口名媛、纨绔子弟、西方商人甚至外国传教士,也都出现在得胜沙。至此,得胜沙便从滨海沙滩发展成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海口市最繁华的主要街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