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二章 暗流

    虽然往常四月初已经可以被称为春天了,但上天认为这个年代注定充满阴霾,所有人都能明显感到冬天似乎一年比一年寒冷,黑夜也一天比一天漫长,几乎所有人的神经都绷得死死的,尤其是紫禁城的新主人们。

    永昌皇帝李自成本以为拿下北京后万事皆可顺风顺水,然而当他拿到前明朝兵部尚书张缙彦献上的北方兵力布局后,他以及所有的大顺高级官员都明白了一件事: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

    虽然大明的北方重镇,大部分已被顺军占领,但是剩下的几个战略要地却限制住了大顺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大明仍然牢牢控制着山东半岛。如果只有这个倒还好,可是现在最大的变数在山海关。辽东总兵吴三桂先前率上万兵马抵达丰润并于顺军发生了小规模战斗。结果虽然看起来对大顺是有利的:吴三桂被赶回了山海关,但战斗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大顺军队的职业化与长年和满洲人厮杀的吴三桂部相比还是差了不少,吴三桂的不到五千骑兵竟然在第一次冲锋中险些冲垮顺军阵型,好在吴三桂在得知崇祯皇帝确实自缢了之后就退兵保存有生力量。

    但如果吴三桂只是一员虎将也就罢了,可惜他作为一名夹在大顺与大清之间的地方军阀随时有可能彻底倒向另外一方。近半个月来,李自成一直在尝试劝降吴三桂,甚至许诺倘若吴三桂归降,他会被册封为威武将军,镇北侯,辽宁节度使,只不过吴三桂从未回应过。莫非吴三桂已经准备降清?只是具体条款还未拟定所以尚未进攻?

    李自成越想越焦虑,一旦吴三桂投降清军,那么战争的天平将对他压倒性的不利,他不得不将原定东征山东的刘芳亮部召集回北京。现在已经有将近三十万顺军驻扎在河北地区,每一天光是日常饮食练兵就是个大开销。所幸的是前明的阁老们“捐赠”了不少金银,不然的话顺军已经有哗变的风险了。

    “唐通,你与吴三桂相熟,吴三桂是否已经开关迎清军入关了?”李自成注视着面前身材颀长,面容肃杀的白袍将领唐通,作为曾经吴三桂的同僚,李自成曾派他前去山海关与吴三桂交涉,不过吴三桂一直闭门谢客,看样子对于背叛皇帝的叛徒,这个大明忠臣并不打算与他有任何交集。

    “陛下,我目前还不能确定,但请陛下做好与清军作战的打算。”唐通有些担忧地谏言道。

    李自成点了点头,转过头看向刘宗敏询问道:“北京城能缴获的军备清点的怎么样了?”

    刘宗敏摸出一封简书,单膝下跪奉予他的皇帝,而后重回队列。李自成打开简书,扫了一遍后沉思着该如何面对此前并不熟悉的骑兵运动战。良久后他又恢复了他那标志性的浅笑,其余部将内心也松了一口气,他们的闯王,他们的皇帝已经心有良策。

    “如果我们与吴三桂进行大规模野战的话,恐怕难以在短时间内攻取山海关,反而极有可能会将他推向多尔衮一方。那么我们就不得不重新调整战略方针了,首先就是要派遣大顺的精锐主力,刘宗敏。”

    刘宗敏从队列中站出,握拳道:“臣在。”

    “我命你坐镇左路,率三万精兵向山海关北方的一片石进军,务必急行破城,吴三桂现在人员有限,必然要收缩布防以备决战,守军很有可能要被抽调回山海关。随后中军十万人,由我亲自指挥,向绥中进发,这些将士会是决战的主力。唐通,你率领明朝残留下来的神机营与其他火器部队跟随,一旦遇到城防,就用收缴的百门红衣大炮强行破城。最后牛金星留下约十万新归顺的明军与新兵填补占领区,一旦左军或中军有难便火速支援,千万不能给敌人包围,分割击破我军的机会。还有什么疑问吗?”李自成完成简单部署后右眼微不可见地有些恍惚,这种不成功便成仁的感觉有多长时间没出现过了,他现在的感觉很微妙,既有对战败的恐惧,也有对决战的期待。

    “陛下,我不认为强行破城会是一个好主意,一旦陛下在绥中或者刘将军在一片石败退,我军仍能凭抚宁,唐山等地的原有城防进行战略防御,陛下的战略,将使我大顺完全没有一点备用计划。”有谋士站出反对。

    “事到如今,我希望你们收起天下已平的错觉。这场战斗,就是我大顺的立国之战,也是生死之战,如果我军不能在清军入关前获胜,则清军可以凭借骑兵的高机动力匀速扫平京畿,明朝的残余势力恐怕也会趁机抬头重新反叛,到那时,我们将面临比崇祯中期官兵围剿更大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