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七章 张叔愿为马前卒

    贾谊是什么人?

    西汉五十载以降,最为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少年扬名,才华横溢,《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文章曾将名噪一时,令世人争相膜拜,世人皆认为他将又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

    贾谊早先的经历也确实是证明了这一点,他先是在河南郡守吴公门下,辅佐吴公治理河南郡,成绩卓著,社会安定,时评天下第一。?

    文帝登基,听闻河南郡治理有方,擢升河南郡守为廷尉,吴公因势举荐贾谊。

    文帝征召贾谊,委以博士之职,当时贾谊21岁,在所聘博士中年纪最轻。

    出任博士期间,每逢皇帝出题让讨论时,贾谊每每有精辟见解,应答如流,获得同侪的一致赞许,文帝非常欣赏,破格提拔,一年之内便升任为太中大夫。

    往往太过得意的人,总会受些羁绊或者说挫折更为恰当,因为不会有人去踢路边的死狗。

    鉴于贾谊的突出才能和优异表现,文帝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

    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等人都嫉妒贾谊,进言诽谤贾谊“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文帝亦逐渐疏远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

    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就这样过完了他短暂而又有些璀璨的一生。

    贾谊没有才华吗?显然是有的。缺少经验吗?也不缺少,然而他自己还是莫名其妙的倒下了。

    这些张鸥都是知晓的,而且削藩之策最早就是贾谊提出的。

    当时文帝觉得贾谊没有这个能力(平衡各方的能力),也没有削藩的条件,也不到这个时机,所以文帝接见贾谊的时候,就问一些神神鬼鬼的事情,不跟他谈政治,所以后来有诗说:“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现在的晁错同贾谊是何其相似?同样的才华横溢,同样的深受天子信重,同样想要削藩。

    陶青这个丞相几乎成了摆设,他的心中难道就没有一点想法?

    其实平心而论,诸侯王国坐大,于中·央朝廷不利,这些问题,谁都能看的出来。

    削藩虽会有阵痛,但于朝廷却有大利,包括同晁错是对头的窦婴、袁盎、陶青等人都知晓。

    但是他们为什么不认同晁错?

    首先晁错这个人脾气太臭,圣眷在握的时候,眼睛长到脑门顶上,和所有的人都尿不到一个壶里。

    其次,晁错只是一个御史大夫,虽然位列三公,但是三公之首是谁?

    是丞相,是陶青,这些政策的实施应当从丞相府发布,而不是晁错的御史大夫衙门。

    一旦削藩成功,晁错功大,以天子的宠信,他肯定再进一步,进位太尉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晁错不懂军事,更何况此职位一项是功勋列侯武将的。

    想来想去唯有丞相一职,那时候他陶青如何自处?

    正如明代才子文徵明在《满江红·拂拭残碑》中写到的那样:“岂不念,封疆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吴楚七国之乱,斩杀晁错后,周亚夫挥师南下,谈笑之间破国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