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十六回季历微服察访民情周程边境两军对侍

    第十六回

    季历微服察访民情周程边境两军对侍

    岐周公季历更得人心的事情还在后面。季历决定下基层,了解居民生活情况,了解居民还有什么需求,基层的下大夫工作如何?亲自进行民意调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季历要亲自问,了解实际情况,然后在作调整。调研花去了季历三个月的时间,结果是有小过错者,只要敢于担当,有则改之,不再追究,有功则嘉赏提拔。

    对于存在着严重问题,绝不放过,有两个下大夫,横行乡里,无恶不作,季历在十天内办完此案,示众而鞭,(鞭刑即用鞭子抽打),所有官员观刑,以此为戒。百姓一片欢呼声,百姓从心里面服。季历调研是仅仅带三四个人,不惊民,不扰民,当地的下大夫也不知此事,季历是半微访状态,百姓们都点赞。

    季历继位后,他每天都要想一遍师傅的警示名言:“表面上的风花雪月,侉侉的楼台亭阁,不如百姓心里的喜悦。”这成了他的早课,每天必修课。

    没有几个月,百姓们对岐周公季历都夸赞他是位好君王,都说季历有可能超过古公亶父的仁慈。虽然执政方式方法不一样,但季历更接地气,更适合时代气息,更具时代特征。季历为政,老百姓们都觉得有腰杆子硬了的感觉,还觉得有腰杆子粗了的感觉。

    当君王真的很辛苦,尤其是想当一个好君王,有所作为的君王,让老百姓能说好的君王,真的不易。季历想做到这一点,季历开始努力实现。

    季历下了基层之后开始走上层,上层建筑就是几个附属国的君王,季历上台之后,曾召集过他们,现在季历决定做一次回访,一个个的去上门拜访看望这些一方君王们。去看望拜访的时候,季历没有空着手去,带去了一些贵重的礼品去,君王们受宠若惊,感恩带德,都说季历不像其他君王,高高在上,盛势凌人,季历看望的时候不忘说:“让你们的孩子们一起参政议政,干一番事业。”君王们知道,这是季历从内心里面说出来的,都倍感感激。

    跑完看望五方附属国之后,季历接下来要出访联盟之国。

    先到西羌去,对待羌人要礼遇。季历继位后在第一时间出访羌王,羌王很受感动,这是西羌之邦至今来得最高级别,最珍贵的客人,全族出动,举行各种各样的欢迎仪式。

    季历的主动出访加深了双方的了解和友谊,建立了更深厚的友好联邦关系;继续建立正常的贸易往来。岐周公季历的出使西羌的访问团,带去丰厚的礼物,同时还带去大量的订单。西羌人终生难忘。“当你礼遇别人的时候,会得到别人更好的礼遇。”季历总结这次出访时说。

    下一站是出访嬴邦,嬴邦是季历大嫂泰伯的王妃嬴凤的娘家,嬴王因泰伯让位之事尚未完全消气,因为是亲家关系,所以嬴王先不把季历当成来访,而是当成走亲戚的亲家,于是就开玩笑的对季历道:“公季这次来访,就算是你来为你嫂子的出走而来道歉的!”

    季历道:“嬴王到显得小家子气,我大哥大嫂不是离家出走,泰伯是去江南上任当君王的,泰伯现在已是句吴的君王,大嫂嬴凤已是句吴王后,这也是我季历给嬴王的一个好的交代。三让王位,一家之王,现在变成两家之王,皆大欢喜也。”

    此结在玩笑声中化解。

    双方进入主题,两邦进入正规的友好交流中。

    双方主要议题是建立共同防范西戎侵略联盟。

    双方对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保护边境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国家安全的应对战略,作了充分的讨论和协商,双方确立建立西部战略联盟,对陇山之北,济地、泾地、洛地等地的戎邦做共同防范,建立反侵略联盟,建立西部反西戎防御圈,加强西部地区对外对抗的联盟关系,遏制冲突,深化联盟关系,深化国家安全联盟战略,嬴国是反西戎入侵的前沿阵地,双方应共同应对西戎的冲突事件。

    最后确立双方建立反战联盟,建立友好联邦,一致对外,消除隔阂,建立世代相传的友好邻邦,友好联邦开始恢复正常化。

    冷淡两年多的亲家关系恢复正常化。

    自此双边关系得到了稳定,嬴邦之北是北羌,由嬴邦负责防御,陈国之西是西羌,西羌已稳定邦交,陈国之西南是氐羌,此地军师已屯兵五万大军在此镇守,麟游之北是密须、共方,阮方,义渠戎,麟游八丈之境也屯兵两万在此镇守,现在看来就是东边武功之东,程方之地,尚未邦交,下一个目标锁定程方。

    处理好内外关系后,季历要有动作了。时间已是八月份仲夏。

    岐周公季历决定先把司市安排下去。人要生活质量上去,就离不开市场,岐周现在已不是十万八万人口,现在已达到一百六十万人口的国家,不能再按照小部族来管理和设置机构,大众要交易,行业要细化,不能再用自给自足的模式来简单化的分配,现在要讲究分工协作,细分协同。所以要有中间桥梁来置换交易,司市必不可少的环节。改革司市。

    司市要向大商学习,设立三市,大市,日昃而市,以贵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以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主要为人口之交流为主,贩夫贩妇,夕市双方谈妥后,晚上就带回家了,不大光彩的事,此事就安排在晚上吧。

    专门设立管理市场的机构,来担负平市,均市,止市,盗市,诈市,欺行霸市的管理工作,维护市场秩序。

    这样商业就会初步形成,平民可从事商业活动,可以从事商业工作来获取利益,把商人的地位再提高点,可以做官受爵,商业也是一个大行业,不能老压制。商人,是个活跃的阶层人群,交换的事情多了,居间的商人随之而增多,商者自利,最低的价钱买进,用最高的价钱卖出,生产者,购买者均让其利,居间的商人独肥。

    岐周公季历面临着因国家大了,人口增长多了,因此而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社会人口多了,不能再用自给自足的模式来简单化的配置的话,如果要分工协作,细分协同,官方的司工部门的制造业就跟不上发展,官方的司工不可能无限扩张,制造业的产品数量上就满足不了大众的需求,求大于供,价格就会暴涨,物价上涨,社会不稳,解决办法的唯一手段就是开放工业,大力推广民间手工作坊,瓦坊,骨坊,陶坊,制铜坊,染布坊,织造坊等制造业的私人设坊,来补充市场的不足和大众的需求。通过市场来调节需求。季历决定开放工业,鼓励私人设坊。因从事手工业的人,获利颇厚,所以从事手工业的人越来越多。

    生活好了,人们就讲究生活质量指数,物质生活上去了,精神生活空虚,知识缺乏,社会仍然不会安定。要对内建立一个长治久安机制,就是传道教化教育,教化人民衣食足而知荣辱,生计排第一位,排在教化之前,但现在岐周之民生计已经不是问题,已达小康,所以就轮到教育,教育排在第二位,民不教化不会安,民不知礼,民不知律,民不知德,社会如何安定?所以一定要教化百姓,用温情的仁义来抚恤人民,尊重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需求,让他们知礼,知法,重德。社会就安定有序了。

    同时要用督察的手段,来制止大臣们虐政虐民。有权的人,如受不到制约和约束,他们决不会安分守己的,也不会尽心尽职的。所以大臣们也要教育,大臣们单凭教育还不行,还要按照《官律》来约束他们,这些有知识,有文化,有钱有势之人,如果嚣张跋扈起来,比百姓要难看的多。那真是胡作非为,肆无忌惮。此事让管人事的司士姬昌去管理,司士下面要设立单独部门来管理官员们行为,不受监督的权力就变味道了,变质了,监督机构就叫司察。季历决定司士下设司察,和廷尉下设司寇一样。

    岐伯医室和山子药房已经安排下去快要半年,现在不知落实的如何,百姓反映如何?季历决定派人去微服私访,而且关照暗访之人要在晚上走访,以此来查看医疗的应急情况。

    派出私访者回来汇报:“各地小邑都已设立医务室,医务人员都到位,每个医室医生两名,药房司药两名,百姓随时医诊就医看病,老百姓们反应良好,都称赞陛下厚德。”

    武乙二十三年,岐周公季历二年,春节,岐周公季历计划到已经退位的老臣们家里去拜年看望看望,老相宰马驰当然是排在第一位,季历到老相宰府院,不让相宰府的家宰通报,便进了大院,大声说道:“师侄马驰新年好,新年快乐。”

    老相宰马驰一听声音是岐周公季历的声音,赶紧出来下跪磕头行大礼,应道:“师侄马驰拜见师叔陛下,师侄马驰携全家人给陛下拜年,祝陛下福如嘉陵江,寿比西岐山。”

    “大家平身。本公带了些好吃的给你的孙子,我的重孙子们吃。(重孙即玄孙)。”季历说道。

    “谢陛下,谢师叔。孩子们赶紧再来给爷爷陛下磕头,爷爷陛下有赏。”马驰叫道。

    季历在老相府的客厅上坐后,问:“师侄现在在忙些什么?身体可好?”

    马驰道:“师侄现在在家教育孙子,享受人伦之乐趣,享受晚年,享受太平盛世,身体硬朗的很。”

    “身体好就好,既然在教育孙子,何不多教育几个,多带点学生出来,多培养几个高徒出来,为岐周效力;本公现在特批你为岐周大司学,就像你师傅,我的大师兄龙湖子一样,高徒满天下,号称天下第一司学,我看你完全可以做到天下第二司学,如果你能超过你师傅,当然是最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社会在发展,人在进步,当然一代要比一代强。”季历说道。

    “师侄才疏学浅,怎敢妄自称大,师傅司学传道,道即理,师傅因材施教,师兄弟们各怀绝学。在师叔陛下的提醒下,师侄到可以做到一事,就是约师兄弟们前来岐山传教受道,一来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共度晚年。二来以众人之力育众生之才,成多方大贤,解决陛下教育之瓶颈。三来众贤聚义岐周,号其弟子从周,顺势而为,岐周必成大业也。”马驰说道。

    “老相宰所言,妙哉,按照你刚才所说,以此类推,再把我的二师兄请来,大可解决医疗之瓶颈,扩大医疗人员的队伍,解决医疗人员不足问题,解决医疗人员医术水平底下问题。”季历说道。

    “师叔陛下,师侄推测,二师叔雍医子不一定会来岐周。”马驰说道。

    “这个你就放心,我保证二师兄一定会来,因为他做梦都在想师傅的《草本药性》,《山子草本药性》现传姬昌,他知道后一定前来找姬昌,到时候就让姬昌与他交流为条件,让他留在岐周最少十年传教医术,二师兄雍医子医术从不保守,他要光大医术为已任,这一点我非常佩服他,就是他有没有时间传授的问题,所以要他在岐周住上十年就够了,此法妙哉妙哉。我岐周之民生病有救了。走了,你就按照刚才所说去筹办吧,所需待遇经费按照所需发放,走了。”季历说着站了起来。

    马驰送岐周公季历很远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