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回:游刃疾书诉情伤。

    时逢清代康熙四十六年,天下初定,四面边疆未掀战祸,中原一片海晏河清,百姓安居乐业,江南更是锦绣繁华。

    神州广传一句话:山东东北多硬汉,江南遍地读书郎;江南给人们的印象是室内娇花,经不起风雨。

    然而那只是北方人比较好勇斗狠,将南方人认做没胆匪类,不堪一击,其实南方人是比较知书达礼,喜欢动口不动手,因此行止上就比较优柔雅儒了。

    你不信吗?不信就带你到江南去,瞧瞧苏州有家扬名的武馆,号称‘千诗馆’,正举行三年一度的比武赛事。

    一名身穿褐色劲衣的中年汉双手舞动金枪,两腿紧踏方位,一对眼神盯住对手的剑,丝毫不敢松懈,他口中念道:“双成明靓影徘徊,玉作屏风璧作台。”

    明明处于生死一线的武斗,瞬间即可命丧敌手,那还有闲情来吟诗诵词。岂知褐衣中年汉一诗刚毕,攻势立狠上三分,枪枪不离对手要害,还封杀了他所有的进退之路,似乎要赶尽杀绝。

    在场观赛的有不少女眷,见到中年汉的凶狠模样,都尖叫出声,唯有三名美女中的美女能处之泰然,不露惶恐之色。这三个女人有两个正值豆蔻年华,显出洛神风姿,出落得似玉人儿一般,芙蓉面,杨柳腰。

    最小的才十五岁,却拥有樊素口,小蛮胸,难掩美人胚子的姿色。三位名媛确是天上少,地下无的神仙人物,合个苏州城,上中下三等人,确是无人不知,她们就是当今皇帝钦点的:‘江南三朵花’。

    同褐衣中年汉对敌的年轻俊伙子,约莫十七八岁吧!一张冠玉之相,难怪少女们都为他紧张,似她们自己亲身临敌一般,随着少年的危险而惊叫,跟着少年的进击而欢呼。

    少年虽然外型凸出,衣着却让人不敢恭维,他不修边幅,衣服破皱不堪,而且布满补丁,像个乞丐无赖,他姓陈名单,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

    陈单名字虽简单,身手却不简单,只他喝道:“合抱凌云势不孤,名材江南只一株。”此诗有点自吹自擂,却无疑是好诗,不止壮志凌云,而且清高洁誉。

    陈单使一柄长剑,咋看之下,剑似游龙,又展若凤翔,当唸至江南只一株时,剑作惊虹,往褐衣中年汉狠扎过去。

    中年汉姓张名介冕,较陈单年长,于千诗馆里头,他排行第三,陈单反在其上, 给称做二师哥。

    别看陈单年纪小,他幼年于千诗馆长大,耳孺目染,练得不少绝技,对‘吟词诵’这门绝技,无论变化或招数,早就了然于胸。

    三朵花较大的两人是对姐妹花,父亲乃苏州首富;沈源,大的名莲,十八岁,小的名蓉,十七岁。

    不知有多少宦家贵族,都来向沈家求婚,沈源不舍得把女儿年纪轻轻遣嫁出去,便一律回绝。

    三朵花中的一朵小花可是最漂亮的,她名潘庭莺,是千诗馆馆主‘弓字双飞’潘千重的掌上明珠,潘庭莺上边还有个哥哥,叫成风,也是馆里重量级人物。

    身为千诗馆大师兄的潘成风是位敦厚君子,从不做无谓的争端,他是个读书人,卷不离手,也对武功极感兴趣,因此学成潘千重七八成火侯。

    潘千重创立千诗馆近三十年,在江湖享有颇高的名望,于江南更是响当当领袖人物,一身文武并重,能道善打,一身绝技‘吟词诵’,给誉为武林一大特色。

    ‘吟词诵’能将诗句词汇融入武术,可说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一般武师多弃 笔从戎,故而敌得过武来比不了文,结果还是一败涂地。

    此刻,竞技场中又起变化,二师兄陈单使出‘吟诗诵’第三十九路;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只见他雄伟的身躯顿时扭扭捏捏起来。

    虽然陈单模仿苗条处子凌波微步,扮得唯妙唯肖,仍令观者啼笑皆非,然而这一招却威力惊人,将排行第三的张介冕迫得步步败退。

    左首女眷中,一名四十岁左右的素服道姑叱喝道;“生女犹得嫁比怜,生男埋没随百草。”这首诗吟得不伦不类,却是诗圣杜甫的千古绝唱。

    于千诗馆众子弟的心目中,这文皱皱的一段词里边,藏有凌厉的招数,包含着快捷、迷幻、阴柔,由张介冕缓急适中的展示在枪法中。

    果然陈单自捆手脚,举式艰辛,原来这招从杜甫《兵车行》演变的武技,刚好克制陈单所展的《丽人行》,同是出自杜甫名句。